專家認為,中國蠶食台灣政軍和經濟空間比武統的威脅更大。圖為北京街頭宣傳解放軍的影片。(美聯社)
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引發各界關注。但美國專家直指,外界過於聚焦在戰爭及應變措施的同時,卻忽略了中國對台的真正威脅不在於難度與代價雙高的直接入侵,而是以「切香腸」戰術蠶食台灣軍事、政治和經濟等空間,緩慢而持續地扼殺台灣。
美國駐北約前大使、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主席達爾德(Ivo Daalder) 在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撰文指稱,美國關於兩岸緊張情勢的討論,似乎把開戰當成是定局,問題只是在於何時以及如何進行。不過,目前中國直接侵台反而是最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因為中國已對台進行長達數十年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干擾,也很可能藉此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
The Washington debate on Taiwan focuses too much on the improbable threat of an invasion. The real threat comes from China’s slow, steady strangulation of the island—for which we don’t have an effective response. My take in @POLITICOEurope https://t.co/GG9w460SLf
— Ivo Daalder (@IvoHDaalder) June 1, 2023
達爾德指出,美國及區域盟友持續加強合作和防禦,已對北京構成相當威攝力,而未來幾年這種威攝力只會越來越強。美國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和外交布局,美日安全關係也達到數十年來最牢固狀態;日本將在未年5年內國防支出加倍,投資自我防衛和加強區域威懾力;澳洲調整防禦戰略和態勢,聚焦太平洋地區;華府更促使日韓擱置分歧以加強雙邊和三邊關係;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美、日、澳、印領導人現在定期會面。此外,台灣本身也吸取俄烏戰爭的教訓,並開始加強投資不對稱能力,以挫敗更強大的敵人。
文中指出,雖然北京警告時間已經不多了,也持續把武統台灣選項放在檯面上,但中國的首要目標不是侵台,而是將台灣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中國數十年來持續這麼做,穩步蠶食壓縮台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操作空間,而且也已有所成,部分原因在於台灣、美國及其盟友都沒有針對這種緩慢而持續的扼殺戰略做出有效因應。
達爾德舉南海和香港為例,北京在南海開發人工島礁並軍事化,穩步擴大在該區域的控制權,並在香港逐步扼殺「一國兩制」、民主自由和公民的法律保護,置於直接統治之下。美國及其盟友雖譴責中國的做法,但基本上已接受這些新現實。
他指出,北京在台灣及其周邊地區也採取類似的「切香腸」策略。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發起鎖台軍演,一舉抹掉過去被認定是不可侵犯的台灣海峽中線。中國軍機和軍艦現在定期穿越海峽中線,每天多達10次,進一步侵犯台灣的自由航行空間。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美國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之後,中國進行軍演的範圍和為時雖然不及過往,但動用的飛機和船隻數量卻大大超過前例,給予美、台明確的威脅訊號。
Must read for @EmmanuelMacron. US has no interest in confrontation with China over Taiwan. And it’s trying to prevent China from creating one. https://t.co/zlfwUZKLYF
— Ivo Daalder (@IvoHDaalder) April 19, 2023
不只在軍事上,中國在政治和經濟上也是穩步侵台。北京利用經濟影響力,懲罰與台灣走得太近的國家,諸如先前替台灣代表處「正名」的立陶宛。 過去幾年間,國際社會承認台灣的國家已由21個減至13個,減少三分之一以上。台灣持續被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排除在外。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上月出於地緣政治考量而出脫台積電持股,可能帶動其他投資人效仿,正中北京下懷。
達爾德也稱,北京的切香腸戰略帶來的挑戰,與直接入侵的威脅截然不同。這把緊張情勢升級的責任推給台灣和美國,但台美都不願意情勢升級,以免激怒中國而導致戰爭。中國因而持續蠶食得逞,已經越來越靠近其控制台灣、拿捏台灣未來的終極目標。
他在文末警告,華府過度關注於不太可能發生的武統威脅時,卻忽略了台灣遭中國緩慢而持續地扼殺才是真正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