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楊勝舜。(楊約翰攝)
肝癌高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第2位,與肺癌已連續42年排行前2名。由於肝臟沒有神經,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通常是在定期健康檢查中發現,當患者感到腹痛、食慾不振、黃疸、體重減輕等不適時,大多已是肝癌中晚期,此時很難開刀切除腫瘤,治療相當不易,預後也多半不好、存活率低。
然而,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肝癌治療藥物不斷突破,為病友們帶來新希望。據了解,晚期肝癌病友在使用免疫合併療法後,腫瘤縮小的機會達3成,存活率明顯提高,出現的副作用臨床上大多可以處理,只是健保未納入給付,做一次治療台幣數萬元至20萬元不等,每兩週或三週治療一次,價格相對高昂,對病友來說,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楊勝舜表示,根據我國癌登中心的統計資料,肝癌的5年存活率是10大癌症最後一名,身為第一線醫師,他經常碰到疾病很嚴重的肝病、肝癌病友,也明白藥價是病友相當在意的問題。針對B肝抗病毒藥物、免疫治療藥物,健保署可以研究是否放寬給付條件甚至研議條件式部分負擔,讓更多病友可以接受治療或者減輕負擔。
楊勝舜提到醫師在治療肝炎或肝癌時,都期盼有更多武器可以使用。有些病友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因為副作用的緣故,無法使用全劑量,導致部分的藥物浪費情形;目前晚期甚至部分中期肝癌日本有部分負擔給付免疫藥物,這方面我國健保署相較落後些,儘管有好的武器,仍無法讓適合治療的病友使用到藥物。
「臨床醫師都會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採取可能的做法、能用的資源,包含考慮療效、價格和副作用等因素,希望獲得最佳的治療成效。」楊勝舜指出,對民眾來說,自費治療的負擔很大,如何讓病人合理分擔治療費用確實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需要各方專家集思研討如何在既有資源和醫療技術上,提供晚期肝癌更好的治療方案,改善肝癌整體存活率。
根據統計,台灣在早期、中期肝癌治療都優於國際,但晚期肝癌相對表現沒那麼好。從2011年至2019年,台灣的肝病存活率逐年進步,但是肝癌期別越晚存活率越差,若病人在0期被診斷發現,5年存活率為70%;在A期被診斷,5年存活率為58%;在B期被發現時,雖可以治療,但治療效果大打折扣,5年存活率為34%;在C期,5年存活率只剩下11%。
「在國際上,台灣肝癌治療整體成績排名世界第一,但我們不能自滿停滯,因為在國人晚期肝癌這一部分,目前確實有治療缺口。」楊勝舜認為,健保對新藥給付的空間有限,讓醫師與病友在面對晚期肝癌時,能做的治療選擇相對受限。
楊勝舜也提到,目前我們仍需仰賴持續且積極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減緩慢性B肝、C肝進展,才能繼續減少肝癌的發生。病友團體可以提供相關教育及支援,除了關注免疫藥物的給付之外,還可協助推動預防肝癌發生的各種措施。
針對肝病與肝癌防治政策,楊勝舜建議,台灣接近100%的人都有健保,但是至今仍然沒辦法全面普篩,除了民眾的認知之外,有些人可能在醫院看了很多科,卻沒看過消化專科,始終沒有做到B肝或C肝篩檢,國家欲推動肝炎普篩或許還是要由上而下,明定健保規則同時編列普篩預算,讓各科醫師都知道並樂意協助民眾做篩檢,把「遺珠」找出來接受定期追蹤或抗病毒治療,減低晚期肝癌診斷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