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會不會成為軍事強權,答案其實已呼之欲出。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出雲號參加日本主辦的閱艦式。(美聯社)
知名的美國時代周刊,近期專訪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並以他做為封面人物,標題寫著「日本的選擇-首相岸田文雄想揚棄數十年的和平主義,並讓他的國家成為真正的軍事強權。」引起日本政府的強烈抗議,在經過交涉後,時代周刊修改了網站上的文章標題,但已發行的紙本雜誌,則已無法回收。時代周刊會認為岸田文雄正帶領日本走向軍事強權,當然不是空穴來風,隨著近年來印太地區情勢的快速轉變,日本也加緊腳步強化軍備,修訂防衛三文書,解除諸多限制。比如在確定日本將受到攻擊時,可以率先摧毀敵方的基地,並以此為由,開始籌獲攻擊性武器。除了多個自行研發的計畫外,還包括直接向美方採購,整體發展方向已漸趨明朗,頗值得進一步來探究日本再武裝的情況,以瞭解這個與台灣關係密切的鄰國,是否真的會成為新的軍事強權?
在自行發展方面,日本防衛省在2023年4月,宣布與三菱重工(MHI)簽定四個合約,以發展多款長程巡弋飛彈與高超音速武器。其中的長程巡弋飛彈,是以陸基型的12式反艦飛彈為基礎,進行改良。日本一開始發展的反艦飛彈,是空射型的80式反艦飛彈,隨後再以80式開發出陸基型的88式反艦飛彈。88式以輪型卡車為載具,安裝六聯裝的發射器,最大射程已達150公里。而12式可以說是88式的改良版,採用先進的主動電子掃描雷達與中段導引技術,讓12式的精準度更上一層樓,射程也來到200公里,未來的增程型還可能增加到400公里以上。日本雖然表示,長程巡弋飛彈是從12式發展而來,但從防衛省所公布的概念圖來看,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這款也是陸基發射的攻擊性武器,在概念圖中並不像傳統飛彈,反而已具備相當成熟的巡弋飛彈外形與匿蹤設計。研發總價達1734億日圓,是防衛省與三菱重工所簽署的第一個合約,預計在2026年開始交付。在第一個發展階段,希望達到的射程是900公里,未來還會繼續研發,最終目標是1500公里。這與台灣雄風二E型巡弋飛彈的發展情況有點類似,雄風二E型與雄風二型反艦飛彈雖然有類似的名稱,可能也採用部份相同的技術,但完全是不一樣的計畫。日本防衛省所簽署的第二個合約,總價269億日圓,計畫開發這款陸基巡弋飛彈的空射型與艦射型。因為陸基發射的射程有限,若由戰機或艦艇來發射,可再加上戰機與艦艇的航程,讓打擊範圍大幅擴大。簡單來說,陸基型只能攻擊北韓,但空射型與艦射型將有能力攻擊中國或俄羅斯。
第三個合約的總金額為584億日圓,要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艦,發展潛射型的飛彈。雖然防衛省並沒有提供這款新型飛彈的詳細資料,但從已經公布的圖面來推測,應該是潛射型的12式反艦飛彈。目前海上自衛隊的蒼龍級與大鯨級兩款現役潛艦,都具備發射UGM-84潛射型魚叉反艦飛彈的能力,但日本一向積極讓各式武器國產化,整體性能更優異的12式,應該會逐步取代UGM-84。不過潛射型的12式仍是從魚雷管發射,在效率上較差。日本在蒼龍級的基礎上,發展噸位更大的大鯨級,很可能是在為安裝垂直飛彈發射器做準備。南韓最新型的島山安昌浩級潛艦,已配備垂直飛彈發射器,能發射長程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讓打擊能力倍增,日本恐怕也會很快跟進。不過潛射型的長程巡弋飛彈,目前仍未出現在合約中,應該會是下一階段的重點。
第四個合約是計畫研發最新型的高超音速武器,總金額為1194億日圓,稱為高超音速滑翔彈(HVGP)。日本在2019年宣布要投入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當時提出了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方案,包括以火箭酬載,在大氣層邊緣釋放出高超音速滑翔體(HGV)彈頭的HVGP,以及利用超音速衝壓引擎,達到高超音速的長程巡弋飛彈(HCM)。目前看來HVGP的進度較快,預計將在2026至2027年間開始交付。整個HVGP計畫也分為多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Block 1型,最大射程為900公里。第二階段的Block 2A型,射程增加到2000公里,Block 2B更會高達3000公里。至於HCM的計畫,雖然未出現在合約中,但官方透露已完成超音速衝壓引擎的初期測試,近期將會決定是否進入發展階段,並已更名為超音速衝壓引擎之超高音速武器(SHW)。
至於外購的部份,日本向美國爭取的是最新的Block V型,將採購400枚,總經費為2113億日圓。Block V配備了全新的導航系統,射程超過1600公里,同時也研發了反艦的衍生型Block Va,但日本採購的應該是攻陸構型,由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發射,預計在2026年交付。但海上自衛隊的8艘神盾艦需要進行改裝,讓艦上的垂直飛彈發射系統可以發射戰斧飛彈,改裝工程在2028年才會全部完工。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4艘金鋼級神盾艦,後續的愛宕級神盾艦,採用了美國柏克級神盾艦的新一代Flight 2A構型,不過只興建了2艘,接續的摩耶級更進一步採用Flight 2A的升級構型,一樣興建了2艘。未來這8艘神盾艦都配備新型戰斧巡弋飛彈後,將成為海上自衛隊的作戰主力,不只擁有極強的區域防空能力,也可進行遠距打擊任務。
而除了現役的這八艘神盾艦以外,之前日本計畫發展陸基神盾系統,以建構反飛彈防禦網,卻因各種因素被迫中止,也讓日本防衛省決定興建2艘排水量達兩萬噸的大型神盾艦,來取代原有的陸基神盾計畫。這款大型神盾艦預計將會安裝更多垂直飛彈發射器,以做為海基的反飛彈防禦系統,並配備最新型的SPY-7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和標準-6型飛彈,具備攔截彈道飛彈與高超音速飛彈的能力。而從已經公布的初步設計圖來看,較為寬廣的艦身應該可以容納更大型的垂直飛彈發射器,以發射日本自製的HVGP與SHW兩款高超音速飛彈,在防禦任務之外也能做為攻擊武器平台。由於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4個護衛艦隊,因此生產的艦艇往往是4的倍數。未來這款兩萬噸的大型神盾艦,可能不會只生產2艘,後續還會繼續興建性能更強的改良型。
這最好的例子是日向級直升機護衛艦,一開始也只興建2艘,以取得設計與操作全通式飛行甲板的經驗,接下來又再興建噸位更大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一樣生產2艘,達成每一個護衛艦隊,都能配備一艘直升機護衛艦的目標。出雲級的首艦出雲號(DDH-183)已進行第一階段的改裝,並完成讓F-35B匿蹤戰機起降的測試,而二號艦加賀號(DDH-184),則一次完成了所有的工程。雖然目前日本所訂購的F-35B仍未交付,但會先由美國海軍陸戰隊支援F-35B,讓日本海上自衛隊熟悉輕型航空母艦的操作。航空母艦可以說是軍事強權的最重要象徵,美國支持日本建立航空母艦艦隊,代表美國的政策已有所調整。為了強化在西太平洋的嚇阻力,美國需要日本再武裝,以因應接下來的危機,甚至有可能在日本部署更多攻擊性武器,以遏止中國的擴張。
美國廢除與俄羅斯簽署的中程核子飛彈條約(INF Treaty),有許多的原因,但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國並沒有簽署這個條約,導致美國與俄羅斯受到限制,中國卻可以部署越來越多中程彈道飛彈。同時,北韓也在快速發展各式彈道飛彈,近期的頻繁試射,就包含多款中程彈道飛彈。因此美國退出這個限武條約後,就一直出現美軍應在第一島鏈部署新型中程彈道飛彈,以制衡中國與北韓的聲音,而就目前美國與西太平洋盟邦的關係來看,最適合的就是日本。但日本的和平憲法可能是一個限制,如果美國強力要求日本政府,讓美軍能在日本本土部署中程彈道飛彈,那美國就很難再有立場,要求日本不要發展長程攻擊性武器。而以日本的工業實力,若沒有政治或輿論上的限制,要發展更多的新型武器,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不會有技術上的問題。
日本會不會成為軍事強權,答案其實已呼之欲出。從組建等同於海軍陸戰隊的攻勢軍種,編成水陸機動團,再發展航空母艦,研發生產多款長程巡弋飛彈與高超音速飛彈,擴張水下潛艦部隊,興建大型神盾艦。雖然日本的和平憲法仍然未被廢除,但限制正被削弱中,已經承平多年的日本,會走向建軍備戰之路,最重要的關鍵,當然是區域情勢的緊張。中國的戰機與艦艇,不只是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一樣頻繁出現在日本周邊海域。比如中國戰機常進入東海空域,船艦則穿越宮古海峽進入菲律賓海演訓,漁政船甚至長期在釣魚台附近徘徊。此次日本主辦七大工業國高峰會,中國就派遣海軍艦隊,故意繞行日本列島,而引起日本的不滿。長期下來,會不會刺激普遍反戰的日本社會,仍值得觀察,但已成為日本政府全力發展軍備的關鍵理由。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過去的建軍重點,在防範俄羅斯,因此陸上自衛隊的精銳部署在北海道一帶。海上自衛隊則以日本海為重要活動地點,因為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總部,就位於日本海另一側的海參威。再加上日本與俄羅斯還有北方四島的主權爭議,讓自衛隊的防禦重心側重北方。隨著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挫敗,元氣大傷,雖然很可能轉向遠東發展,但威脅已經不復當年,讓日本將防禦重心轉向西南諸島,以反制中國。除了原本部署在沖繩的第15旅團,將擴增兵力,升格為沖繩防衛集團,還首度在石垣島設立駐屯地,進駐防空、反艦飛彈部隊,該島距離台灣只有270公里。最近更傳出計畫在離台灣更近的與那國島,部署愛國者防空飛彈。台灣有必要仔細注意日本的軍事發展與動態,畢竟日本與台灣只有一水之隔,彼此關係糾葛,休戚相關。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