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柯文哲的「外交」 應盱衡全局用溝通取代嗆聲

林冠年 2023年06月10日 00:00:00
柯文哲面對美方重要智庫,應以國家利益為先、以準外交規格看待,盱衡全局用溝通取代嗆聲。(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柯文哲面對美方重要智庫,應以國家利益為先、以準外交規格看待,盱衡全局用溝通取代嗆聲。(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彷彿有上個世紀的既視感,千禧年前夕,沒有人知道西太平洋東亞小島的命運。最終,和平政權轉移,台灣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李登輝將順利將民主的承擔交給陳水扁。今天,台灣難得迎來第三大黨的政治舞台,究竟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葛來儀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跨太平洋交鋒,事件凸顯台美關係歷史特殊性,以及2024總統選舉的重要性。簡單回顧事件,4/21柯文哲訪美與葛來儀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閉門會議。5/25布魯金斯智庫(Brookings Institute)研討會,葛來儀評論三位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她認為賴清德傾向獨立(pro-independent);中共對侯認識不深,把侯視為李登輝;柯有多次的兩岸城市交流,應該是北京溝通起來最自在(comfortable),相較前兩位傾向「支持」(support)的候選人。5/26柯文哲將葛來儀的話詮釋成「我是最能夠與中、美兩邊都能夠溝通的人」。對此,5/27葛來儀在推特否認。

 

台灣的處境現在如「以委肉當餓虎之蹊」,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更需要穩得住情況的領導人。柯擅長博眼球,製造議題能力無人出其右。作為成立不久的政黨,迅速成為第三大黨(或說第二)確實不容易。而柯文哲快人快語,能贏得台灣選民的新鮮感,但同樣的事放在外交關係就不是這麼回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可能使民眾黨21天的美國行,所做的努力全都打水漂。一如卜睿哲在《艱難的抉擇》中結論道,領導人如果在國家重大政策上胡亂應付、得過且過,就是背棄選民。

 

這個事件有人居中穿梭調停,不希望越演越烈,這也表示柯辦尚未與葛來儀(或說與美方)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非但如此,柯也必須面對發言人體系難以處理危機的硬傷。柯陣營過去有蔡壁如、前國安會脈絡賴彥霖願意當烏鴉,不怕丟官以說真話的諫官。柯暴風式發言,壓縮發言人折衝的彈性。平時無妨,但重要時可能引發災難。與葛來儀隔海嗆聲,有違外交倫理;而錯把麻生作安倍派,就像把陳水扁當新潮流。雖不傷筋動骨,但難登大雅之堂。

 

台灣人對民眾黨抱持很高的期待。作為第三大黨的使命是將政治工作的專業標準提高,成為藍綠追隨的標準,而非向下沈淪。對美方來說,總統候選人就是台灣未來的國家領導人。柯面對美方的重要智庫,應以國家利益為先、以準外交規格看待,盱衡全局用溝通取代嗆聲。柯與葛來儀既已閉門會議,事後柯的過度詮釋,讓葛來儀不得不出手指正。而柯也不必把葛來儀的話當成是反駁,而是她再次向白宮傳達柯的美中台策略。

 

政治不只是志業,也是專業。第一時間面對葛來儀說中共傾向「支持」柯,只要簡單回應「維護台海安全是我跟美方的共同認知,而我不是對中的鷹派」,將立場修正到中間,四兩撥千斤即可。邱吉爾說「唯一比與盟軍並肩作戰更糟的,就是孤軍奮戰。」與台灣最重要的盟友交往,堅持原則而維持自主,是國家領袖不可迴避的考驗。

 

※作者為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前民眾黨竹北市黨部執行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