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受俄國突然入侵烏克蘭,還有阿富汗倉皇撤離影響,重新審視撤離在台美僑計劃。圖為2006年的黎巴嫩撤僑行動。(取自DVIDS)
美媒報導,美國政府為在台美僑制定撤離計劃,並且已進行至少6個月;消息人士透露,相關籌備工作可謂「高度緊張」地在推動,並在這2個月內進一步升溫進行。
「信使報」(Messenger News)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這主要是受到俄國去年入侵烏克蘭的影響,促使華府重新審視這些預備方案。美國政府對此並未公開討論、國務院也拒絕置評,而五角大廈發言人邁納斯(Martin Meiners)僅表示:「我們認為台海衝突並非迫在眉睫或不可能。」
一名消息人士提到,規劃過程一直保持沉默,因為這對台灣政府來說是非常敏感的話題。一位前國務院官員指出:「即使只是談論『疏散』計劃,人們也會認為可能將發生一些什麼事情,即使只是很謹慎保守的計劃。」
截自2019年,有超過8萬名美國公民在台灣,隨著近年來中國領導人與解放軍加大軍事威脅的力度,一些美國官員認為未來數年內中國會對台動武,而更多官員和專家則對此表示懷疑,認為北京當局是否有必要訴諸武力,來履行長期以來叫囂「統一」台灣的承諾。
消息人士對「信使報」表示,包括疏散地點在內相關撤僑計劃細節仍在制訂,而所有人都同意,任何從台灣撤僑的行動都將是非常複雜的挑戰。曾經參加1975年西貢撤僑行動、現任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顧問坎西安(Mark Cancian)指出:「美國這樣做並不意味著預期會爆發戰爭。」
消息人士則提到,台灣的地理環境和交通將會是一大難題,因為當疏散之時,也將會有數十萬其他國家民眾和台灣人也可能在同樣路線上逃難。而美國國務院一般建議,在危機發生前,搭乘商業交通工具離開的作法,並非總是能順利做到。坎西安以俄國入侵烏克蘭為例指出:「一旦戰爭爆發,過程就會變成非常非常困難。」台灣主要的機場都位於西部,戰時可能受到攻擊,而包船撤僑也非常困難;他提到,想像一下「二戰諾曼地登陸時候,中立第三國想派郵輪通過盟軍艦隊,在諾曼地接回公民有可能嗎?」
而中央情報局(CIA)前代理局長、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國際研究學院學者麥克勞林(John McLaughlin)則表示,從台灣撤僑計劃的基本關鍵步驟,就是識別並掌握美國公民的行蹤。「信使報」提到,像在台灣有30萬僑民的印尼、15萬僑民的菲律賓都已制訂類似的應急計劃,而去年日本也和台灣方面展開撤離計劃的有關談判。坎西安提到,在緊張情勢下美國政府不想過早進行撤離,因為那會表明缺乏信心,但又不能拖得太晚,因為那將無法讓所有人都離開。
撤離阿富汗的經驗顯示,數百名美國人和數萬為美國工作的阿富汗人,就在撤離喀布爾的最後幾天被拋下,坎西安認為這個教訓可能會對制訂台灣撤僑計劃的官員造成很大影響。美國的政策則是政府會在適當條件下盡力協助撤僑,但無法提供保證一定能夠協助。拜登(Joe Biden)政府為此飽受抨擊,最近一次則是4月爆發內戰的蘇丹,最初美國政府因為很少人提出要求而表示沒有撤僑打算,後來改變立場,並安排數個車隊從蘇丹首都喀土穆撤離。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2日被問及此事時表示,從戰區撤離普通公民並不是政府的標準政策,但已制訂適用於台灣和其他任何地方的「緊急應變」程序,並強調,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台灣的情況需要重新調整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