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南部的懷特島發現新恐龍「巴雷特威克蒂甲龍」(Vectipelta barretti)。(取自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網站)
科學家在英國懷特島發現新品種恐龍,被命名為巴雷特威克蒂甲龍(Vectipelta barretti),這種恐龍身上的甲片長有刀片狀尖刺,推估可能生活在1.45億年至1億年前的早期白堊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科學家在英國南部的懷特島(Isle of Wight)發現新品種恐龍「巴雷特威克蒂甲龍」(Vectipelta barretti),是142年以來在這座島上發現的第2種甲龍(ankylosaur),身上的甲片長有刀片狀尖刺,可能生活在1.45億至1億年前的早期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
根據考古團隊15日在「古生物系統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上發表的論文,這隻新品種恐龍以長期投入甲龍研究、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工作20年的科學家巴雷特(Paul Barrett)命名,叫做「巴雷特威克蒂甲龍」(Vectipelta barretti)。巴雷特長年鑽研這隻甲龍的化石,直到最近終於被確認為新的恐龍品種。
Say hello to the newest #dinosaur! 👋
— Natural History Museum (@NHM_London) June 16, 2023
A new species of armoured dinosaur has been described from the Isle of Wight and named in honour of Museum scientist @NHMdinolab! 🦕
Watch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spikey find this #FossilFriday 👇 pic.twitter.com/7jyDNizG7r
142年以來,懷特島上發現的甲龍化石都認為是「多刺甲龍」(Polacanthus foxii),現在終於有了第2種甲龍。研究人員認為,「巴雷特威克蒂甲龍」與中國甲龍(Chinese ankylosaurs)的關係密切,可證明在白堊紀早期時,恐龍能夠在亞洲和歐洲之間移動。
Vectipelta barretti: strict skeletal / skeletal reconstruction / life reconstruction#vectipelta #FossiFriday pic.twitter.com/kDWgJgmCjC
— Stu Pond (@PaleoStu) June 16, 2023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方面則表示,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沒有早期白堊紀化石,部分專家認為,這代表侏儸紀末期發生了大規模滅絕。因此,巴雷特威克蒂甲龍的發現對古生物研究意義重大,有助於考古學界還原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