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審查修憲以來最草率 民團評鑑:蔡彩貞不適任

上報快訊/潘忻妤 2023年06月19日 20:50:00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歷經2次會議討論,針對4名大法官被提名人公布評鑑結果。(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提供)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歷經2次會議討論,針對4名大法官被提名人公布評鑑結果。(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提供)

立法院今天(19日)針對大法官被提名人予以審查並行使同意權,為檢視被提名人適任性,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召開「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評鑑委員會」評鑑結果。

 

民團指出,從總統公布被提名人名單,到立法院投票行使同意權期間僅有22天;公聽會、審查會和投票等程序沒有間隔,可說是2003年修憲以來,最草率的大法官被提名人審查。

 

由於,4名大法官被提名人聯合拒答問卷,留下最壞示範。然而,評鑑結果公布,民團認為,尤伯祥應適任、朱富美及陳忠五無不適任、蔡彩貞不適任大法官。

 

民間監督司法院大法官人選聯盟公布2023年大法官被提名人評鑑表。(取自影音紀錄資料資料庫公民行動)

 

聯盟提及,在過去,民進黨不只一次批評國民黨主導的國會,以草率方式護航人事案過水。從本次極其草率的審查程序,可以看到民進黨政府不僅早已忘記國會改革的理念,甚至連「稍加掩飾」都不做,這個過程中遭到破壞的大法官及司法公信力,卻又要由無辜的基層加以承受,極其不負責任。

 

聯盟指出,本次被提名人聯合拒絕回覆問卷,為我國首見。鑒於立法院審查的程序亦顯草率、簡陋、且不論詢答狀況為何皆只召開一次審查,因此被提名人縱使於自述、詢答時略作回應,也幾乎不具備社會對話的意義。

 

就此來看,被提名人所謂「尊重立法院審查」的說詞不僅不具說服力,更是避重就輕的作法;如被提名人非藉故逃避,而是真的相信基於憲法其不便回應,則更讓人憂慮被提名人是否欠缺基本的民主憲政素養。

 

聯盟認為,在立法院的審查陷入政黨對立的現在,被提名人勇於表達對於憲政人權議題的意見,才能夠將焦點拉回「作為憲法守護者的大法官」;反之,被提名人的集體沉默,使得公眾只能從政治的角度接受資訊,並憑此看待被提名人與大法官的職位,無形之間也再次打擊大法官與司法的形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