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布林肯結束遭「冷待」訪中行 最佳成果只有更多會談

蔡佳玲 2023年06月20日 15:55:00
布林肯19日在北京舉行結束訪中行的記者會。(美聯社)

布林肯19日在北京舉行結束訪中行的記者會。(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昨結束遭「冷待」的訪中行。財經媒體彭博指出,他此行的最佳成果只是「更多的會談」,雖然美中同意恢復對話,但相關具體細節不多;預料雙方未來將有更多互訪,但美國最想恢復的軍事接觸卻毫無進展。學者更直指,美中大多數關係都建立在競爭基礎上,雙邊關係很難重新來過。

 

彭博報導,5年來訪中最高層級的美國官員布林肯(Antony Blinken)抵達北京時,受到「冷待」:只有一名外交部官員迎接他,跑道上沒有紅地毯,只有紅線。網友開玩笑說,這象徵了中國不願在諸如台灣等「紅線」問題上妥協。

 

 

但在離開北京不到48小時內,布林肯卻表示此行「達到目的」,因為雙方已經恢復部分高層溝通;而在最後一刻才確認要見布林肯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稱進展「很好」。

 

事實上,布林肯此行獲得最積極的成果,就是中國承諾繼續談判,包括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計劃數月內訪問華府,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和氣候問題特使凱瑞(John Kerry)等官員,預計也將很快訪問中國。除此之外,此行會面幾乎沒有獲得具體結論。

 


美中雙方討論增加客運航班以及加強學生和商界領袖之間交流的必要性,但未提供任何具體內容。至於美國最想要恢復的、自去年8月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就被中國切斷的軍事聯繫,絲毫沒有進展。

 

連恢復部分對話也算是「成功」,凸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有多糟糕。從台灣、人權、新冠病毒起源到半導體政策等問題,美中關係危機四伏。美國資深外交與貿易官員柯特勒(Wendy Cutler) 說:「若就布林肯和團隊為這次出訪設定的實際化期望而言,他們已經達標。坦白說,甚至可以說是超標」,但若爬梳公開宣布的內容時,會發現有一些明顯差距,「包括除了外交部長投桃報李訪美之外的下一步進展。」

 

報導指出,布林肯此行的挑戰顯而易見。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在釣魚台國賓館門口會見布林肯時,氣氛很緊張。兩人和幕僚坐在一張長桌旁,幕僚幾乎都戴著口罩,其中布林肯的一名政策顧問就坐時仍未摘下墨鏡,被拍到戴著墨鏡面對著中國代表團,宛若接下來要做的不只是細緻的外交工作。

 

 

第二天早上,布林肯啟程會見中共體制內最高外交政策官員王毅。兩人多年來一直針鋒相對,只見王毅板著臉等待布林肯,雙方幾乎沒有寒暄就坐下。會談結束後,中國發布聲明,指責美國對中國的「錯誤認知」是關係困境的根源。

 

至於習近平,雖然在上周才盛大歡迎「老朋友」微軟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訪中,還承諾在技術和流行病預防方面進行合作,但輪到布林肯時,卻硬是等到最後一刻才點頭要見。

 

中國雖然因經濟理由而想緩和與美國的緊張局勢,但也展現無意做出妥協,包括要求美國先解除對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的制裁,才願恢復高層軍事會談。而美國在明年大選前的政治環境下,也迫使拜登政府需要拿出強硬態度。美國許多國會議員對中國的態度,甚至已惡化到根本反對任何美中對話,包括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就批評,布林肯訪中是拜登政府「誤入歧途、目光短淺地追求接觸」。

 

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主席范騰(Richard Fontaine)在推文中直指,美中關係不會很快「重置」(reset)、甚至不可能重新來過,因為「美中大多數關係都建立在競爭和試圖獲得優勢的基礎上,即使是在理論上有共同利益,例如氣候變遷、全球衛生、防止武器擴散等領域上,要合作也非常困難。」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