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專欄:台灣經濟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

蔡明芳 2023年06月27日 07:00:00
台灣當下經濟能否持續成長,決定於民間的消費與投資以及政府的基礎建設。(攝影:張哲偉)

台灣當下經濟能否持續成長,決定於民間的消費與投資以及政府的基礎建設。(攝影:張哲偉)

財政部統計處在本月7日公布我國5月出口361.3億美元,較上月增0.5%,較上年同月減14.1%;累計1至5月出口1,698.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16.9%,其中,出口主要貨品中,5月資通與視聽產品受電腦零附件出口創高帶動,年增11.9%,是唯一正成長者。財政部認為通貨膨脹、升息、終端消費需求下降與中國疫後復甦未如預期均為可能影響因素。接著,經濟部統計處在本月公布外銷訂單統計顯示,外銷訂單減少97.5億美元,年減17.6%,1至5月外銷訂單2,243.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60.7億美元,年減20.0%。

 

中國在出口與外銷訂單的衰退幅度最大

 

就台灣的出口貿易夥伴而言,與去年同月相比,我國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年減19.4%,對東協與美國的出口衰退幅度分別為16.9%與3.5%,對日本與歐洲出口則分別增加7.8%與2.4%。就外銷訂單來源國而言,與去年1月到5月相比,中國與香港的訂單累計衰退32.8%,美國、歐洲、日本與東協則分別為15.5%、17.7%、1%與9.2%,值得注意的是,東協與日本的5月外銷訂單已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0.2%與0.1%。

 

由上述統計資料可知,無論出口或外銷訂單統計,中國與香港的衰退幅度均是最大的,日本則是在5月均為正成長。雖然外銷訂單與出口金額的衡量方式不同,但是,中國對外國訂單的下降或者台灣對中國出口的減少,均反映中國本身的出口動能以已受到全球經濟的衰退的影響。由於中國已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中國經濟的衰退也會再進一步影響全球的經濟,相關分析可參見本專欄「中國『一籃子刺激措施』釋放的訊息」。

 

只有庫存去化不足以表示經濟好轉

 

有別於多家投資機構在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對於庫存去化的看法,目前不同產業庫存去化的速度並不相同,以半導體產業的環球晶圓為例,其董事長已指出目前產業問題其實不在於「庫存」、而是「需求」,換言之,即使庫存去化,若全球的需求仍無法成長,則產業的經營仍會面臨極大的挑戰,這也與我國外銷出口訂單衰退的事實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升息趨勢仍未歇下,美國聯準會雖然在本月暫停升息,但是,英國央行在本月22日則宣布提高基準利率2碼(0.5個百分點),歐盟仍可能繼續升息,換句話說,通膨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否趨緩仍無法確定,在此情況下,通膨所衍生的需求降低仍會持續影響我國的出口,進而降低台灣的經濟成長,這應是中央銀行在本月理監事會議將台灣經濟成長率由3月預估值2.21%調降為6月1.72%的主要原因。

 

期待內需與政府建設支撐台灣經濟成長

 

在面對台灣出口與外銷訂單均大幅衰退的情況下,台灣經濟仍否持續成長就決定於民間的消費與投資以及政府的基礎建設。就民間的消費而言,民間的消費包含國內與國外的消費,愈多國人出國旅遊可以增加民間消費中的國外消費,故民間消費的成長對於我國經濟成長的貢獻仍須進一步觀察,期盼更多國人或外國人來台旅遊。

 

就國內投資而言,由於出口與外銷訂單均持續衰退,故許多台灣廠商的建廠或安裝機器的速度已開始延後,故民間投資對於今年經濟的貢獻應不會太大,因此,若政府要維持國內經濟成長,則有效做法只剩加速執行已規劃的前瞻基礎建設一途,藉由政府基礎建設的興建來提高國內廠商未來的生產力。 

 

最後,一個國家的出口與外銷訂單衰退固然會降低其經濟成長率,但是,特定產業出口成長所帶動的經濟成長,並無法讓許多國內產業的相關受雇勞工均獲得相應的好處,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政府固然需要擔心出口的衰退,但是,政府在面對經濟衰退的同時,仍可投入更多的資源在內需產業的建設上,藉由改善國內的運輸環境與旅遊環境,吸引更多台灣人留在台灣旅遊與消費,是更重要的。

 

對台灣而言,內需消費的增加應比擔心出口或外銷訂單衰退更為重要,也可避免擔憂外國經濟脅迫。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無論是出口的國家或出口產業,出口過度集中於特定國家或產業均無助於台灣經濟的韌性。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