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戈津曾批評俄羅斯大官的小孩不願意到前線,一些指揮荒腔走板的指揮官,則都是攀附這些大官才取得高位。(美聯社)
由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兵力不足,在戰爭延長費時情況下,俄羅斯總統普丁延攬俄羅斯著名的華格納(Wagner)傭兵集團參加俄烏戰爭;另外,也從車臣、敘利亞等國招攬國際部隊協助俄軍作戰。當俄軍死亡人數一路從十萬攀升到二十萬時,兵力與裝備不足成為俄羅斯軍隊無法向前攻擊,轉為守勢的主要關鍵。為扭轉情勢,俄羅斯大舉動員,卻引發後備役男外逃,逃避徵召。此時,與普丁在聖彼得堡同鄉的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率領的華格納傭兵公司成為普丁 俄羅斯正規部隊的主要民間武力。
華格納集團原本只有2千餘人,在國際各戰亂國家以戰爭作為生意,規模約3千餘人,大致由退役軍人、國際人士及囚犯所組成。日前發生動亂的蘇丹(Sudan),以及非洲一些國家都有他們介入戰爭的紀錄。華格納參與烏克蘭戰爭之後,向俄羅斯索取大量資源擴大軍隊規模,甚至連囚犯參軍也從華格納集團擴充軍隊開始,部隊規模一度到8萬人。華格納以經驗豐富的士兵組成,形成攻擊烏克蘭的主要武力,但是對於俄羅斯國防部紹伊古(Sergei Shoigu)及前線作戰總指揮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的領導並不服氣。5月初,他曾指責國防部長紹伊古和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要為俄羅斯將士因缺乏彈藥而死負責。普里戈津也批評這些大官的小孩不願意到前線,只在後方享受;另外一些指揮荒腔走板的指揮官,都是攀附這些大官所得位置。
俄羅斯指派華格納擔任烏東巴克穆特(Bákhmut)主攻部隊,也被普里戈津認為別有居心,想要耗損華格納的兵力。在巴克穆特戰役中,華格納集團以囚犯士兵擔任第一線,吸引烏克蘭軍隊砲火,再以小股兵力繞越至烏軍後方攻擊的戰法,取得一定戰果。此役雖然犧牲華格納2萬名士兵,但讓華格納順利占領巴赫穆特,建立戰功,成為俄羅斯的英雄。在成功占領巴赫穆特之後,華格納集團因為戰力損耗,必須整補,遂將巴赫穆特防線交接給俄羅斯軍隊,烏克蘭軍隊獲得契機,開始反攻,逐步收復失土。這讓華格納集團對俄羅斯國防部的指揮及俄軍戰力更加看輕。因為戰爭期間,俄羅斯國防部對於華格納的金錢與後勤供應非常緩慢,讓華格納宣稱將退出戰場,即使補充後勤,也無法全額補充,或是只提供舊式武器,引起華格納集團及俄羅斯軍隊之間的心結。
正因為華格納集團勢力日益坐大,越來越大,並且不斷批評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略與後勤,直指國防部指揮不利及貪汙腐敗,讓紹伊古開始計畫收編華格納集團進入俄羅斯軍隊的建制當中。但是華格納集團認為俄羅斯國防部功能不彰,也反對拆解華格納部隊,遂要求華格納人員可以進入俄羅斯國防部,協助各項指揮與協調的工作,大有取代紹伊古的企圖。由於7月1日收編日期將近,紹伊古又未回應普里戈津的要求,才使已經撤退到烏克蘭南方戰場的部隊,採取最激烈的兵諫方式,直接帶著2萬5千人的部隊,揮軍北上,直驅莫斯科。
華格納從巴赫穆特戰場撤出之後,主要在頓內次克(Donetsk)俄羅斯占領地區整補,以恢復戰役折損的戰力。但是俄羅斯國防部急著要在7月1日前收編華格納的部隊,這讓參加戰爭但尚未拿到薪資與獎勵的華格納部隊而言,當然有很大不滿。在要求延期及補足後勤及預算無法得到滿足,又要強被收編,使華格納走上政變之路。
平心而論,以2萬5千人的部隊規模,要行軍500公里兵臨城下莫斯科,要求撤換國防部長及參謀總長,並非易事。更何況莫斯科還有俄羅斯的近衛軍守護,有可能只是宣示而已。但從第一天開始,華格納傭兵進入南部大城洛斯托夫(Rostov),並沒有遇到堅強抵抗,而且可以進入南部軍區司令部等,這些可以證明部份俄羅斯軍隊並沒有將他們視為叛軍。
除了羅斯托夫,位於羅斯托夫與莫斯科之間的沃羅涅日(Voronezh)也出現激烈的戰鬥,華格納與俄羅斯軍隊在當地交戰,俄羅斯軍隊以武裝直升機攻擊華格納車隊,而華格納軍團控制當地軍用設施;另有180名哨卡俄軍向華格納集團投降,讓這些部隊可以透過車輛運輸,沿著公路直驅莫斯科。
在這期間俄羅斯曾以武裝直升機攻擊華格納的軍隊,華格納也擊落俄羅斯的軍機,情勢一度升高。莫斯科開始在街道建立防禦工事,準備防衛華格納的攻擊。後來在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的調停下,普丁答應不再追究普里戈津叛變的罪名,並安排到白俄羅斯,才使政變告一段落。
(一)對俄烏戰爭的影響
面對烏克蘭的攻勢,俄羅斯陷入據守占領土地的苦戰,雖然透過重重部署的障礙及地雷,讓烏克蘭軍隊進展緩慢,但以每天超過6百人(約一個營)的死亡,對俄羅斯軍隊士氣造成很大影響。在不可能反攻取得勝利情況下,俄羅斯只能死守烏東及烏南前線。當驍勇善戰的華格納集團離開戰線後,俄軍遞補上來反而成為俄羅斯防衛的弱點,對其他鄰接友軍而言,增加更多防衛責任。尤其當華格納揮軍莫斯科準備政變或兵諫時,俄羅斯前線士兵可能抱一絲希望,期待俄國戰略即將改變,甚至撤軍。然而當政變草率結束,這些寄望戰爭即將終止的前線士兵,從觀望到失望,士氣會受到影響。當指揮官指揮作戰錯誤或是後勤補給銜接不上時,部隊怨言更多,士氣大為低落,抵抗意志受到影響,未來投降與投入反抗軍的數量可能增加。
(二)對俄國內部情勢影響
普丁執政期間,雖有反對黨抗議或抵制,都因為普丁掌握軍隊與情治系統,而將這些異議者逐一排除。普里戈津懷抱政治野心,但是不以普丁為攻擊對象,而是以主導俄烏戰爭的紹伊古及格拉西莫夫為批評的對象。看似對老友普丁忠誠,實際上,在普丁掌控大權下,戰場決策多數來自普丁。普里戈津的批評一方面在為華格納集團爭取福利及待遇;另一方面則在排擠紹伊古及格拉西莫夫的勢力,爭取自己未來總統選舉或是內閣改組後的有利位置,尤其是掌握國防部及軍事大權。殊不知批評紹伊古及格拉西莫夫就是在批評普丁,如果普丁因為戰敗政治權力動搖,推舉與重用戰爭英雄普里戈津可以穩住自己政權。
(三)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一向具備「黨指揮槍」的傳統,習近平掌權後,透過反貪及國防改革,掃除了解放軍「郭、徐、防、張」的勢力,但是至今仍未對解放軍完全放心。直到今年,仍有火箭軍中將層級軍官因貪腐而被整肅。中央警衛局局長的數次更迭,也反映出習近平對軍隊譁變的擔心。俄羅斯軍隊長期投入烏克蘭戰爭,耗費大量資源與國力,仍是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爭時,黨內及軍隊內部自然形成反對的派系,以兵諫方式改變現存困境。習近平對前蘇聯垮台曾嘆息稱:「竟無一人是男兒」,如今華格納希望扭轉俄羅斯政策而起兵,也會讓習近平思考對外出兵可能的影響。中國也會警覺在國際社會奧援下,若無把握贏得戰爭,將會進而調整對外政策。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