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製播的莒光園地節目用詞,被立委提出疑似遭對岸文化統戰。(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日前,國防部製播的莒光園地節目用詞,被立委提出疑似遭對岸文化統戰,要求國防部未來在類似的節目中,必須要謹慎用詞用語,立委還提醒國防部及政戰局,莒光日節目是給國軍看的,對國軍的精神戰力有相當的影響,應避免這方面的疏忽及不經意。
從大方面來說,這件事的確如提出糾正的立委所言,對岸對我的文化統戰無孔不入,國軍作為社會組成的一份子,其成員來自社會各界,所行所言確實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影響,因此,莒光園地正確的宣教就顯得相當舉足輕重,也無怪乎立委會如此憂心、直呼實在不妥。然而,此事若細細探來,卻又似乎過於小題大作。
眾所周知,文化統戰是統戰的一環,意在以文化認同模式,試圖影響價值觀相近的群眾以為其利用,然而所謂的文化統戰在界定上雖有認定的方式,但在文化相近、甚至是生活習性相似的兩個群體中,那就很難區分誰統戰誰了。比方說,「咱們」這個大陸慣用詞,我國通用說法為「我們」,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其意也是「我們」,假設某人在生活當中慣用「咱們」,就能認定是被文化統戰了嗎?再者,人類創造文字及語言最重要的是在傳承文化、讓文明延續,其次就是在交流與應用,因此看得懂、讀得懂、聽得懂最要緊不是嗎?
書歸正傳,當前對我國家安全影響最深的是中共,故認識其文化、生活、思想、行為模式,是國軍乃至於涉及國防安全相關人士必要學習或認知的,如《孫子兵法·謀攻》所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筆者建議,國防部在正式的節目當中,反倒能開闢或製作兩岸同義異詞的節目 (大陸叫欄目),以讓官兵能瞭解其中的不同,既避免遭人非議「文化統戰」,又能適當教育官兵,達到反制「文化統戰」的作用,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最後,吾人要提醒每位關心國防安全的國人,給他人戴帽子很簡單(尤其是紅帽子),但對日夜不輟、執干衛社稷的國軍,是否能多點同理心與理解,國防部不是不能檢討,倘若其成員違法犯紀,自有法律規範、懲戒,但在小枝小節上吹毛求疵,會不會太言過其實,其次,本次爭議的「質量」二字與國防安全何干?如此與文化統戰、破壞、滲透,以及精神戰力等掛勾,質疑這種枝微末節的小事,試想這番話對國家安全有何助益?而國防部的部分,我認為被誤會可以,說清楚就好,但被汙衊就不行,畢竟這是一個保衛國家安全的武裝團體,忠誠度不許他人挑戰、更不容他人玷汙,這才是軍隊國家化的核心、軍人魂的體現。
※作者為國防事務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