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過對外新法,意在抗衡西方國家制裁手段。(美聯社)
中國第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次會議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法」,並將於7月開始實施,對此,中國外交最高決策官員、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強調,該法目的在整合涉外單位資源,善用「法治武器」為反制裁提供法律依據。但學者擔心,新法將使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營運更形艱難,加深中國經商環境的不確定性。
彭博報導指出,透過這項立法,北京當局將目前用以抗衡西方勢力的資源進行整合,延續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國際舞台中的好鬥形象,雖然並未創設新機制因應地緣政治挑戰,例如美國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技術的機制等,但強化了現有法規的效力。
南華早報引述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高樹超(Henry Gao)說法,指新法較2021年生效的「反外國制裁法」更具有全面性,是北京當局預防反制裁、反干涉以及反長臂管轄可能引發的管轄爭議,因應挑戰而提出「法理工具」的一部分。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則表示,該法恐被外界視為中國具有侵略性的外交策略之一環,進一步使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與北京當局之間微弱的互信遭到傷害。此外,高樹超也指出,新法將使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營運更形艱難,「使中共能基於政治考量,而非法律規定祭出各種手段,加深中國經商環境的不確定性」。
這項新法整合習近平所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概念,確立「對外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外交部負責推動的架構,等同進一步鞏固習近平掌握權力的能力。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14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concluded its third session Wednesday in Beijing. At the closing meeting, lawmakers voted to adopt the law on developing barrier-free environments and the law on foreign relations https://t.co/BJl7aiX33T pic.twitter.com/i0GN0IEybC
— China Xinhua News (@XHNews) June 28, 2023
對此,官媒人民日報29日刊登王毅發表的專文,強調「對外關係法」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迫切需要」。他指出,目前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風險挑戰並存及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時期,中國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包括善用「法治武器」,「不斷豐富和完善對外鬥爭法律『工具箱』,充分發揮法律作為國際秩序『穩定器』的積極作用」。針對外國的干涉、制裁、破壞等行徑,明確反制、限制性法律規定,有利於發揮防範、警示和震懾作用。
彭博報導分析,習近平近年來面對美國制裁,始終難以找出既能與之抗衡,同時也能避免嚇跑外資的解決方案,雖然北京當局陸續推出包括「不可靠實體清單」、「港版國安法」等規範,迄今仍未出現具有實質意義的措施。
因此,此次「對外關係法」針對現行架構與機構進行整合,也包括要求外國公民不得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損害社會秩序等規範,同時強調中國致力於市場的開放,藉此達成前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