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害怕前途受影響,7成中國官員罹患「網路恐懼症」。(美聯社)
中國官媒一項調查指出,超過7成的中國官員因為害怕醜聞被曝光,罹患所謂的「網路恐懼症」,「擔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現象被曝光,影響前途」,尤其是負責輿情的宣傳幹部以及主政一方的「一把手」,對此最提心吊膽,深怕稍有不甚,便落馬下台。
中國官媒「北京日報」的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3日報導,「人民論壇」雜誌多年前曾做過一項調查顯示,當時共產黨內約有7成官員罹患「網路恐懼症」,他們因為「擔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現象被曝光,影響前途」,而內心忐忑不安又七上八下,對此最提心吊膽的,就是負責輿情的宣傳幹部還有主政一方的「一把手」。
該文提及,如今雖然邁入行動通訊時代,但這樣的恐懼有增無減,從單位領導,到基層職員,怕輿情、怕關注,更怕爭議、怕問責,與其承擔聚光燈下的風險,驚心動魄,倒不如隱於沉默的保護色,平穩度日。
而東怕西怕的中國官員,面對網路輿情常常手足無措,導致亂象叢生。報導舉例,有人避之不及。公共事件當前,有些官員或是信奉多一句不如少一句,或自覺腰桿不硬,怕被翻出事來,以至於芒刺在背、心虛膽怯,生出鴕鳥姿態。有人反應遲緩。輿論爭議已發酵,相關方面還不知不覺,明明最好的辦法就是「見於未萌、治於未亂」,卻白白浪費危機處理的良機。
有人放水流舟。面對輿情如沸,幻想扛一扛、拖一拖就過去了,寄望時間沖淡熱點事件,不理會、不處理,不作表態和回應,任由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人糊里糊塗。已處於眾所矚目焦點,卻公布前後不一的數據,甚至各方說法相互衝突矛盾,以致解疑釋惑的回應陷入羅生門。
有人話語刻板。麥克風前,神情緊張、姿態僵硬,只顧自說自話,官話套話連篇,完全不互動、不溝通,只顧把準備好的稿子唸完,對公眾關切聽而不聞。有人存心掩飾。明知自己有履責不力或處理失當之處,卻不想著知錯改錯、求得諒解,還刻意遮掩、隱瞞實情,甚至「故意放出虛假信息,混淆視聽」。
有人避重就輕。選擇性回應輿論關切,對於公眾真正關心的問題避而不談,或一筆帶過,僅就細枝末節或無關緊要的事情說些冠冕堂皇場面話。這些都是負面案例。
對此,「長安街知事」指出,應對輿情,首在誠意,正視問題,如實回應問題,還要快速反應,實事求是,特別是在以秒計的網際網路速度面前,人們對回應時效的期待大大提升,第一時間沒有發聲,就可能被認為是無言以對或有意拖延,助長輿情發酵。輿情回應中有「黃金4小時」之說,雖然在每一起具體事件中未必盡然,但唯快不破始終是根本法則。
文章也提及,針對輿情有學者提出「4確認、5發布」原則,認為輿情發布中需要確認的側重點,包括確認事件存在、事件真實、事件邏輯性、事件關聯性,最後一次發布則針對衍生資訊進行回應。另外像拿出證據、講究感同身受的溫度,活用網路語言也都須注意。
文章還強調,除了說,「做」更是基礎,積極回應且紮實改進錯誤,公信力更是政府的立身之本,敢於直面爭議、回應問題,「恐懼」之症便可極大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