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嘉慧建議,從壯世代需求的角度出發,強化政策環境、重塑社會認知並啟動經濟循環,同步推動社會教育與政策改變,是為弭平世代衝突提供新解方。(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提供)
長久以來,各界為熟齡人士貼上「銀髮族」標籤,而依附它的相關字眼都是老化、疾病、失能、長照等負面相關詞彙,讓這個族群被汙名化,甚至帶來歧視,演變成各界把「老」視為洪水猛獸,對老非常避諱。然而,從很多數據與研究都顯示,如今的熟齡者的真實現況,早已跟過去非常不同,在財富、健康、心靈等面向上都絕非如多數人印象中的「老=需要被照顧」。
而倘若「惡老」的氛圍持續,恐將導致高達三分之一的熟齡族群影響到許多人的人生規劃,限制其發展生機,甚至不知何去何從,進一步造成臥床,在高齡、高壽、缺工的趨勢下,可能引發國安問題。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5月底於立法院舉辦「只要齡合,不要零和 - 壯世代2024壯台灣宣言」記者會,現場提出「壯世代9大主張」,為超過55歲以上的壯世代族群正名發聲,並呼籲朝野各黨派一起響應,為高齡者撕去歧視的負面標籤,種下改變文化的種子。
「壯文化的3大主張令我印象深刻,其中撕去不合時宜的『年齡』標籤.也是解放高齡者刻板印象的重要里程盃。」當天,長期關注家庭和諧、重視愛的教育的任林教育基金會之執行長林嘉慧建議,從壯世代需求的角度出發,透過體制面、文化面、產業面等角度強化政策環境、重塑社會認知並啟動經濟循環,同時,以我們本次的九大主張,同步推動社會教育與政策改變,是為弭平世代衝突提供新解方。
從過往資料來看,1984年時台灣國人平均壽命約70歲,目前已超過81歲且持續延長中,若以65歲退休來看的話,過去人們退休後可能僅有5-10年壽命,如今可能有20-30年,甚至更多。在高壽的趨勢下,個人、政府、企業的第一步應是使用新的「壯世代思維」看待,重新檢視「被低估的」生產力,讓壯世代有機會開啟第三人生,才能有效為社會帶來持續轉動的力量。
● 壯體制GSR(強化政策環境)
1. 檢討所有年齡歧視政策,不可牴觸憲法人權
2. 建立國家級 Age Lab,引導政策及產業發展
3. 修改勞動法規,重新職務設計,解放勞動力
● 壯文化PSR(重塑社會認知)
4. 全面檢視教科書,去除年齡刻版印象歧視
5. 成立第三人生大學,大學適度取代養老院
6. 提升壯世代數位能力達平均水準
● 壯產業CSR(啟動經濟循環)
7. 引導國發基金、地方創生方向,發展長壽經濟
8. 審訂上市櫃公司ESG 標準,重視壯世代權益
9. 放寬不動產、保單活用貼現,釋放閒置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