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喚起各界對冷戰期間維也納諜報戰的記憶,也使當地成為沒有硝煙的重要戰場。(取自Pixabay)
俄烏戰爭爆發迄今超過1年,除了使雙方蒙受慘重人員傷亡損失,導致許多平民流離失所外,更牽動國際包括能源、糧食、金融等領域的變化;但除了前線的砲火,各國情報戰在檯面下恐更形激烈,也使得素有「間諜之都」別稱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繼冷戰後再度成為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有鑑於境外勢力臥底以及秘密行動過於泛濫,奧地利最大的3個反對黨在今年春季,聯手提出將間諜行為視為刑事犯罪的改革法案,但在執政當局的刻意拖延下,這項改革卻不了了之。
報導指出,維也納是包括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在內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落腳處,也因此成為各方勢力刺探、交換情報的最佳地點,奧地利政府則在傳統上,若未牽涉到本國安全或利益,都會對各方間諜行動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就在去年,有多名歐洲情報、外交官員表示,奧地利已然成為俄國間諜「實質上的航空母艦」(veritable aircraft carrier),凸顯情勢的嚴重性,有鑑於此,奧地利也被許多西方陣營的情報分享機制拒於門外,其中包括由27個歐盟國家與挪威、瑞士情報部門所組成的「伯恩俱樂部」(Club de Berne)。
雖然維也納當局仍有意與盟友進行整合,但其並未抓住藉由俄烏戰爭表達立場的時機,報導指出自從俄國展開侵略行動後,相較於歐洲各國累計驅逐了超過400名俄方人員,奧地利至今僅驅逐4人。目前光是在維也納一地就有超過180名俄國外交人員,且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已被各界所知利用外交身分、掩護其間諜活動的情報工作者。
對此,1名歐洲外交人員表示眼下有如「西部蠻荒時代」,各方勢力犬牙交錯,除了俄國之外,包括中國、伊朗、以色列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都有大量特工在當地活動,美、英等國情報機構也因此必須投入相應資源進行監控。
奧地利情報史與政治學專家里格勒(Thomas Riegler)表示,俄國在維也納最重要的情報工作內容,就是蒐集各方情資,且「幾乎所有俄國駐當地機構的建築內,都有強大的衛星通訊能力」,奧國情報官員也坦承這已成為一項嚴重的問題。然而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維也納當局基本上抱持著「事過境遷」的態度,並不想積極處理這道複雜的難題,因為雖然可以透過修法,使間諜成為犯罪行為,然而立法就代表必須執法,一旦當局無法扭轉局面,「反而將落入尷尬的境地」。
Vienna was once synonymous with shady cold war intrigue. Now an explosion in undercover activity has made it Europe’s spy capital once again.
— Financial Times (@FinancialTimes) July 14, 2023
Download FT Edit to read for free https://t.co/TfP0uLHx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