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當總統「沒有不讀稿的自由」

陳嘉宏 2023年07月21日 07:02:00
賴清德在選舉場上信手拈來,辯才無礙,極具群眾魅力。(圖片摘自賴清德臉書)

賴清德在選舉場上信手拈來,辯才無礙,極具群眾魅力。(圖片摘自賴清德臉書)

7月10日,賴清德出席「全國宜蘭旅外鄉親賴清德後援會座談會」,面對滿場的支持者,賴清德表示,這場總統選舉是「中南海」和「白宮」的選擇,民進黨過去是面對中國國民黨,現在是面對中國共產黨,無論是面對國民黨或共產黨,台灣的方向都是希望「走入世界、邁向未來」,「在蔡總統的領導下,我們與白宮接近了,未來我所領導的國家,也是朝這個方向持續走近,雖然還不知道何時可以走到白宮,也沒有人可以預料,但這個方向絕對不會改變,這是台灣長久的目標。」

 

乍看之下,賴清德的談話不但站隊美國,也說自己要繼續跟隨蔡英文路線;而所謂的「走入白宮」,也只說是個「方向」,又沒說什麼時候要「走進去」;不管如何端詳,都可視之為一篇宣示既有立場的談話。只是,10天後,英國《金融時報》刊出報導指稱,美國白宮官員曾就「進白宮」的說法向賴清德團隊尋求解釋,顯示美國對賴處理兩岸關係的疑慮。報導也引用美國官員的話指稱:「美國政府必須對不精確的發言提出警告,不過華府的動作必須非常細緻,因為不希望被認為試圖影響台灣大選結果。」

 

又是《金融時報》!民進黨人對英國《金融時報》實在只能用刻骨銘心來形容。2011年,當時打著「台灣共識」口號投入2012年總統的蔡英文前赴美國「面試」,相關會談融洽,原以為一切順利,沒想到蔡英文人都還沒離開華府,一篇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引述一位美國資深官員的說法表示:「蔡英文留給我們很多疑問,即她是否願意、是否能夠維繫台海兩岸近年享有的穩定關係。」美國「不信任蔡英文」的印象既成,為當年一路纏鬥的馬蔡之爭投下巨大變數,蔡英文的第一場總統大選最後以小輸80萬票收場。

 

平心而論,《金融時報》12年後針對賴清德的這篇報導並無當年的震撼力,因為在同一篇報導裡也同樣引述一名資深美國官員的說法指稱:「白宮未曾和賴清德、他的競選辦公室或競選幕僚就此發言議題有所接觸。」、「這問題已獲得解決」。顯見現在華府與民進黨之間的信任基礎已非12年可以比擬。不過,《金融時報》這種同時刊載否認自己新聞來源的報導體相當罕見,一個比較貼近事實的解讀應該是,美國相信目前賴清德民進黨的路線,但也保持觀望,如同篇報導後端引述的專家說法:「美國政府應對台灣候選人就美國利益與紅線畫下清楚界線……私下向候選人傳達他們的顧慮,而非公開挑戰他們。」

 

依目前的選戰態勢,賴清德有不小的機率成為台灣未來的總統。再一次的「金融時報事件」,對於這位「準總統」其實是很好的提醒:

 

第一、當總統沒有公開或私下講話的區分,不是只有就職演說、元旦或國慶文告的內容才是你的正式發言,就算是面對滿場支持者的貼心體己話,都會為自己的立場定性。「走進白宮」說原本只是呼應支持者說法的即興之舉,10天後竟成為國際重要媒體的報導題材,還得花極大的心力重新表述與澄清,就是對賴團隊的一次警惕。

 

第二、蔡英文在23年前以扁政府的陸委會主委出道,當年她在立法院備詢時舌戰在野立委,毫無懼色,甚至為她贏得「政壇小龍女」的稱號。不過,從2012年兵敗總統大選的經驗出發,蔡英文開始收斂鋒芒,當上總統後,寧願被外界譏笑是「讀稿姬」,也絕不讓外界留下任何話柄。當年修理她的英國《金融時報》在2022年盛讚蔡英文是「台灣最安全的選項」、「台灣需要這樣的領導人」;美國《紐約時報》在今年4月以「蔡英文在美中之間走鋼索」為題,說蔡英文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 improbable)的領導人」、「她不僅在美國人心目中,而且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贏得了作為可靠對話者的地位。」這是蔡英文付出無數慘痛代價才得到的成績。

 

第三、不同於蔡英文國際經貿官僚出身的背景,賴清德是從選戰一路打上來的綠營政治人物,他在選舉場上信手拈來,辯才無礙,極具群眾魅力。不過,選立委市長與選總統完全是兩回事,當年成就自己的自信與優勢,放在登逐大位時反可能是一種負擔與劣勢,這其中的角色轉換,對賴清德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總統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也一言動天下;在中華民國所有政治職務裡,只有總統這個職位可以用一句話撼動國際,甚至引發兩岸的緊張與動亂。總統談內政、談社福、談性別、談能源,容或有道歉收回的機會,但當他在談兩岸與國安時,絕對沒有任何出錯的空間。這一切,就從賴清德未來觸及兩岸國安議題時要求自己:「我沒有不讀稿的自由」開始。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