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已發現其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持續惡化,才會提出希望完善民營企業經商環境的三十一條意見建議。(資料照片/美聯社)
在中國青年失業率連續三個月超過20%以及上半年經濟成長率5.5%低於原先預期後,為了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的困境,中國政府在本月提出要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經商環境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意見,包含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等共有三十一條意見。但是,中國所提出的政策方向能否讓中國經濟重回成長的道路,值得進一步關注。
第一,就中國推動市場化或改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而言,對於市場經濟的干預應是習近平與鄧小平、江澤民與胡錦濤等前中國領導人最大的差異之處。有別於鄧小平等人持續對外開放與吸引外資赴中投資,習近平對於本國企業赴海外上市以及外國企業赴中國投資的干預已愈來愈深。過去中國政府對於螞蟻金服與騰訊等數位平台業者的資料管制以及共同富裕政策的執行,已使得中國本土廠商與外國廠商的財產權無法獲得保障,只要財產權無法確立,則「市場」自然就不存在,更不用談市場化的問題了。
因此,若中國政府想要營造市場化的經商環境,則其必須先獲得民營廠商的「信任」,信任如同中國政府的聲譽或廠商的商譽,中國聲譽累積花費許久的時間,但近五年已消耗殆盡,這是中國要重新推動市場化的挑戰。
第二,就法制化而言,一個國家法制環境的建立是否完善是該國市場經濟能否順利運作的重要基礎,換言之,市場經濟運作的前提是財產權可以確立,以及市場供需雙方可以共同決定市場的價格,可惜的是,中國過去所推動的香港國安法以及今年七月實施的反間諜法,都是持續提高政府介入市場交易或影響廠商經營的手段,與這三十一條意見的提出是相互衝突的,在此情況下,包含紅杉資本或華爾街金融業者等外商紛紛將中國部門成立為一家獨立公司,以避免因為使用中國資料而觸動反間諜法。
若一個政府是希望完善法制環境,則該國的民營廠商或外國廠商的經營權力應可以獲得保障,無須將中國公司的資料獨立於其母國公司之外,因此,中國目前法制環境對廠商經營的影響應是負向而非正面的。
第三,就推動民營經濟推動高品質的發展而言,這如同一個國家對於研究與發展的努力程度,當一個國家投注於研發的資源愈多,該國廠商可以生產出高品質產品的機率也會愈高,因此,中國推動高品質的民營經濟發展應有助於提高「中國製造」產品的競爭力。一般而言,一個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其品質應是正向關係,若這些產品可以銷售到所得較高的國家或國際市場,則廠商可以獲取的利潤也會愈高,但是,根據美國商務部資料,今年1至5月,對美最大出口國前三名,分別是墨西哥的1950億美元、加拿大的1760億美元與中國的1690億美元,換句話說,中國今年有很大機率無法連續16年居對美最大出口國。這是因為,美國對於中國採取高額進口關稅以及科技管制所帶動的國際供應鏈移轉效果已逐漸顯現所致。若中國高品質產品僅能銷售至一帶一路的國家,則在一帶一路國家普遍面臨巨額償債壓力的當下,中國推動民營經濟推動高品質的發展可能無法成功。
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中國政府已發現其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持續惡化,才會提出希望完善民營企業經商環境的三十一條意見建議,然而,若中國經商環境的改善可以降低連續三個月超過20%的青年失業率以及發展以國內需求為主的內循環,則中國的經濟仍有成長的可能。可惜的是,在美國對中國科技管制趨嚴以及中國連續推出香港國安法或反間諜法的情況下,中國政府的作法並無助於留住人才或廠商,因此,中國政府雖然意識到中國經濟衰退的問題,但是,其提出的三十一條建議是否可行,需視其能否建立讓本國或外國廠商信任的法制環境而定。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