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多少學生遇難 你只能自己算

成都客 2023年07月26日 07:00:00
齊齊哈爾三十四中學體育館屋頂坍塌,造成嚴重傷亡。(取自微博)

齊齊哈爾三十四中學體育館屋頂坍塌,造成嚴重傷亡。(取自微博)

齊齊哈爾一個中學體育館發生屋頂坍塌,目前已知有10人遇難,可能有老師有學生,還有一人被困。


我們看到當地省級黨媒是這樣報導的:

 

圖片摘自網路。

 

領導站在第一排,可惜他們仍然去晚了。如果當地大小領導能夠早一點知道,旁邊教學樓施工把建材堆放在體育館樓頂,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

 

這個「早一點知道」不可能出現。                                              

 

看這家媒體的報導,除了強調領導重視外,關於死亡人數的表達,非常講究:已經速救出14人,其中4人已無生命體征,6人經全力救治無效死亡,4人無生命危險。

 

他們很懂傳播學。粗略看一眼的話,資訊可能是這樣的:館內共有19人,15人被困,已經搜救出14人……這是多好的成績呀。

 

認真看一下,搜救出來的15人中,情況比較複雜,「其中4人已無生命特徵」……這4人,明明是救出來的時候已經死了,但是卻沒有使用「死」這個字,而是「無生命特徵」——這個片語的核心詞,是生命。

 

「6人經全力救治無效死亡」,承認了這6人是死亡,但是這11個片語成的句子中,「死亡」兩個字排在了最後。沒有耐心的讀者,看到的可能是「6人經全力救治……」,它強調的是全力救治。

 

這這就是通報的學問。

 

一樁讓人無比悲傷的事,就這樣成了一個「領導高度重視」,各級也都高度重視的正面宣傳。看一下這些詞:第一時間趕到……迅速調集力量……已搜救出……全力救治……救援仍在緊張進行。

 

到底死多少人?這是一道數學題,你必須自己計算,在說出這個數字的時候小心翼翼,因為錯一個數字,就可能是造謠,等待你的可能是約談或者行政拘留。你必須計算才能獲得想知道的資訊,而在智慧手機時代,人們都習慣於簡單接受供給的資訊——這樣宣傳效果也就實現了。

 

我算一下也許是10個,通報中為什麼不直接寫10人死亡呢,為什麼不提一下,死者中有多少是學生,房頂坍塌時他們正在從事什麼活動,這又涉及到多少個家庭?

 

這起事故的原因已經非常清楚,根據搜狐新聞的報導,事發前有大量袋裝材料堆放在房頂,可能是因為下雨,這些材料沁水後變重,體育館屋頂無法承受這個重量。有「知情人」甚至提供了視頻畫面,有三名工人將成袋的袋裝材料鋪滿了樓頂——這說明,早就有人注意到了這一危險操作,

 

齊齊哈爾三十四中學體育館崩塌前夕,屋頂上方疑似推疊大量吸水材質。(取自微博)

 

但是這種「注意」沒能引起重視。是否有人反映給了學校或者有關部門,而有關部門又是否採取了行動?或許他們還沒來得及行動,因為這是一個週末。在該順暢的時候,系統卻失靈了。

 

這種「失靈」,從當地的通報中就能清楚感知。他們真正在乎的是領導在文本中的位置,而生命排在最後。那些孩子的死,似乎並沒有觸動他們。他們把這理解為一個「任務」,而任務有自己的邏輯。他們也不認為自己良心有愧,因為這就是他們的職責。

 

有正常思維的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慶幸:還好是在放暑假呀。因為人們知道,不管多「全力搶救」,都無法挽回那些生命,你只能接受這個悲劇,只能寄希望自己不是那倒楣的一個。

 

 

※本文轉載自《中國數字時代》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