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美的關係惡化,讓中國「大撒幣」的形象成為過往。(美聯社)
過去幾年,中國資金大舉收購全球企業令人側目,但如今隨著西方對中資的敵意加深,以及中國本身的經濟、企業債務等問題,中國資金從歐美撤退,昔日大撒幣收購海外資產的時代已經結束;專家還表示,「只要習近平在世」,撤退趨勢便不會逆轉。
過去幾年,中國收購許多西方巨頭,例如安邦集團2015年斥資近20億美元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是當時規模最大的旅宿業交易案;2016年,美的集團收購德國頂尖機器人公司庫卡(Kuka);2017年,中國化工更以43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瑞士農藥生產商先正達(Syngenta)。
不過,這種時代已經結束,華爾街日報報導,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FDI)為1470億美元,比前一年減少18%,也比2016年的峰值1960億美元銳減25%。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檢視至少9500萬美元的交易案後發現,2016年間,中國對G7成員國發動120件投資案,到2022年只剩下13件。
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與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的調查則發現,中國去年投資歐洲的金額為過去10年來最低。
中國對外投資減緩的主因,包括與歐美的地緣政治緊張升高,西方基於國安理由反對中資,加上人民幣貶值、中國私營部門陷入困境、北京當局日益重視建設國內經濟以加強自給自足,抑制資本外流等。但中國本身也調整投資戰略,錢進東南亞、中東及南美洲,專注於礦產與能源等項目,盼鞏固在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等部門的主導地位。
標準普爾(S&P Global Ratings)首席亞太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中國對先進國家的投資正在撤退,「未來三到五年內不太可能會顯著反彈」。
AEI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直言:「只要習近平還在世,就不會回到2016年」,而且美國經濟「不太可能會想念中國的資金」,但如澳洲、加拿大、匈牙利或部分西方小國,可能會感受到較多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