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顯示美國對台灣作為重要盟友的支持,有助於減少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圖片取自蕭美琴推特)
台美貿易協議標誌雙方經濟合作關係里程碑,促進雙方包容性及合作。本文強調協議中主要條款,包括海關、貿易便捷、法規實務、反貪污措施,以及對小企業的支持。
經過幾輪談判,台美就《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涵蓋的五個議題達成意見一致。這項協議最早於2022年6月啟動,旨在加深台美之間貿易和投資關系,同時「基於共同價值觀,推進互惠貿易要務,更促進創新和包容性經濟增長,造福勞動者和企業。」
根據談判授權,台美雙方確立十一個貿易領域,並進行討論。其中包括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反貪腐、中小企業、農業、行業標準、數字貿易、勞工、環境、國有企業和非市場政策和做法等議題。這一系列談判由台美協會和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在美國主導。
據立法者估計,這項計畫將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協議通過僅是預期貿易協議的一部分。《台美協議》並非傳統貿易協定,不會直接談判市場開放權,而是創建相互同意的條件,促進跨境貿易。
這項協議預計將增加台美之間貿易和投資,也將促進台灣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除了為與台灣的貿易協定設立國際先例,還為其他國家和企業能更便利的與台灣進行業務交流。
美國公眾對新貿易協議持懷疑態度,而台美協議就剛好在這時期進行。儘管貿易協議具有經濟利益,但2019年皮尤研究中心一項調查發現,不到40%的美國人認為貿易協議對國家有益,其他57%的人認為會為國家帶來負面影響。
美國公眾的懷疑態度來自多種因素,包括失業、環境破壞以及貿易協議對工資和價格的影響。許多美國民眾將國家目前的問題歸咎於兩項重大貿易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被指責是美國制造業就業機會減少的元兇。另外,美中貿易也被批評為推動解放軍軍事能力和侵略行為的兇手。《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不公開透明的態度使其成為2016年總統選舉中的焦點。
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台美協議。儘管美國對貿易協議持懷疑態度,拜登和蔡政府精心設計了一項協議,以減少新上任政府或公眾抗議而取消協議的風險。該協議是近代歷史上最公開透明的貿易談判之一。美國貿易代表團按步驟進行協商,並在其網站上發布章節摘要。這樣做能化解公眾不滿情緒,讓產業、立法者、權益組織和公眾都能參與協商,並感到他們的需求在協議中得到重視。
著重關注中小型企業進一步增強了台美協議的民主性,符合公眾利益。對自由貿易協議的普遍評價是它們服務於企業和高收入成年人的利益,而非針對普通大眾的利益。台美貿易協議認知到中小企業對兩國經濟的價值,僅在美國,中小企業占所有企業的99.7%,占私營部門就業的47%。在台灣,中小企業占所有企業的98%,占私營部門就業的66%。
對傳統貿易協議的懷疑使得全面的台美自由貿易協定變得難以執行。然而,通過讓台美貿易更公開透明,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並增加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可使該協議在台灣或美國產生新一輪執政黨時具可持續性。借鑒世界貿易組織和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的貿易框架,展示良好的法規實務操作以及對台灣的平等和公平對待,提高台美協議的國際地位。
2023年5月,AIT和TECRO雙方達成並於6月1日簽署第一項協議。此協議涵蓋五個議題,即海關總署與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作業實務、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腐和中小型企業。該協議在這五個領域共有81條款。在海關總署與貿易便捷化方面,雙方將簡化邊境手續,減少繁文縟節,以便更輕松、快速、低成本地將美國產品出口到台灣。海關申報和支付將採用電子方式,能大大縮短海關檢查等待時間。為確保該協議下的規定成功實施,將成立一個貿易便捷化委員會,促進AIT和TECRO之間在解決問題和完善貿易協議方面的合作。
接下來的章節針對中小型企業,旨在促進美國和台灣之間的中小型企業貿易和投資。依據此協議,雙方將提供培訓計劃,讓中小型企業了解如何在兩國開展業務,並提升其在兩方上場中的業績。另外,有關良好法規作業實務的章節旨在創造公開透明的機制教育中小型企業了解跨境監管程序。該章節還為法規作業實務委員會的成立創造良好條件;該委員會由雙方代表和雙方相關政府機構代表組成。
良好法規作業實務尤其對服務公司有益。為更好向服務公司提供在目標市場獲得相關許可,作業機構創建系統,並為申請者提供公平的機會來證明他們已滿足要求,有資格開展業務。
後續指出,美國和台灣承諾建立全面反腐敗措施,預防公職人員間賄賂、洗錢以及保護揭弊者的行為。增加透明度的一項舉措包括要求公職人員揭露其經濟利益並呈報任何利益衝突。另外,此章節通過要求金融機構采取措施識別和報告可疑交易,借助金融機構在反腐敗鬥爭中發揮影響力。此一反腐敗相關章節是台美貿易協議的重要部分,旨在幫助預防和打擊不法貿易和投資流程等腐敗行為。這一章節更明確地傳達了雙方對反腐敗的承諾,並為未來與其他國家達成反腐敗協議打下基礎。
此協議是台灣與美國的第一個正式貿易協議,標志著台美關系重大突破。雖然美國過去曾通過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TIFA)與台灣進行交涉,但與協議不同,TIFA的條款對雙方均非強制性。此外,會議不定期舉行,台美雙方只在有問題需討論時才會對話。自1995年實施以來,只舉行了十一次TIFA理事會會議。
由於中國的「一中政策」侷限了台灣與大多數國家的關系,台灣長期以來在國際舞台上仍是孤立狀態;這也是台灣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框架的原因。讓台灣加入該架構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出於中方壓力而猶豫不決。期盼這項協議能為台灣帶來益處,減少其他國家對與台灣達成貿易協議的疑慮,同時為台灣加入區域貿易組織鋪平道路。事實上,2022年6月1日協議啟動後幾個月,台灣和加拿大於今年2月開始了有關外國投資促進與保護協定的正式談判。
目前協議並未改變雙方的貿易商品關稅,也未解決台灣提出的雙重課稅問題。然而,該協議為台灣與美國財政部進行單獨談判奠定基礎。台美貿易協議是雙邊貿易關系的重要里程碑。台灣貿易代表鄧振中表示,該協議可能成為台美之間潛在自由貿易協定的前導。
2023年6月21日,美國眾議院批準了該協議中的首項,目前正等待美國參議院批准。AIT和TECRO也正準備就談判授權中的其他問題進行另一輪談判。台灣則計劃將第二階段的談判重點放在農業領域。以往關於農產品的討論常常集中在美國敦促台灣開放市場以進口牛肉和豬肉的議題上。
然而,鄧振中對此次貿易談判有希望能夠擴大台灣農產品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台灣以往的過剩農產品會出口到中國。然而,由於中國最近出於其政治動機對台灣出口進行封禁,台灣被迫尋找新的出口市場,如新加坡和日本。台美貿易協議將幫助台灣走向多元化,減少對中國的仰賴,並在與北京的貿易和政治關系中維持平衡。
台美達成五個關鍵問題協議,於雙邊貿易關系中取得重要里程碑。此二十一世紀台美貿易能為未來自由貿易協定開闢道路。該協議涉及廣泛議題,包括海關總署、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操作、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腐和對中小型企業的支持,旨在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同時加強兩國之間中小企業合作。
在等待美國參議院批准的過程中,預計能獲得允准。這一貿易協議展示了美國對台灣作為重要盟友的支持,有助於減少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從而在與北京的貿易和政治關系中取得平衡。
※作者為政策諮詢公司「Safe Spaces」政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