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星易烊千璽在電視劇《思美人》中飾演少年屈原(圖片取自網路)
每年到了端午節吃粽子,大人免不了會跟孩子說說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羅江自盡,楚國百姓為了怕魚蝦啃咬屈原的屍身,所以把飯團丟入江中餵食牠們,以保護屈原遺體,並以那一天作為節日,紀念屈原的偉大情操云云。雖然大家說著臉不紅氣不喘,但事實上,這個端午節包粽子的淵源故事,恐怕胡扯的成分居多。
暫且不去管粽子,說說屈原。屈原投江自殺是事實,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以下這段記載,把屈原死前的行動與心態描述得活靈活現:
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可以看出,屈原之所以尋短的原因(或說他對一位不是很熟初見面的漁父所聲稱的原因),是他自己的高尚與潔白,已經無所容於這個低俗污濁的世界,不如死了乾淨。歷史上頗有不少古人讀到這邊時熱淚盈眶,比方司馬遷自己,就在文末說:「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不過撇開古人的那些同情也好,感同身受也罷,客觀來說,屈原的「為人」其實怎麼看都不太正常。
導致屈原行吟澤畔,憔悴枯槁,最終非死不可的不幸遭遇,到底是什麼呢?簡單來說:老闆不欣賞,同事合不來,然後遭到集體職場霸凌,最後被老闆趕離公司。冤枉嗎?無辜嗎?我們其實不知道,因為只聽過屈原單方面的說詞。但不管古代現代,有相似遭遇的人數不勝數,因此而自殺的人卻是極少的特例。為什麼呢?因為決定一個人行動的最重要因素,往往不是他客觀上承受了什麼遭遇,而是他主觀上怎麼看待這個遭遇。
戰國時期的公司林立,老闆遠不只一個。此外,中國的士大夫向來就有「仕」與「隱」的雙重立身之道。屈原被趕走了,照常理來說,消沉一陣子之後,要不就該另謀他就,要不就該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再也不管老東家的是是非非,可他偏不,長達十多年的歲月,屈原的心裡始終沒法放下。尤其當他看見老東家的命運每況愈下時,更是觸動了他的那條「明明只有我忠心,明明只有我對你好,為什麼你就是不知道」的敏感神經。
屈原的名篇巨著包括《離騷》、《天問》、《九章》等等的內容,全部都是周而復始的獨白碎碎唸。也幸而他把自己的心聲反覆述說得如此鉅細靡遺,讓我們得以清楚的窺見他的精神症狀。屈原持久的情緒低落,缺乏任何愉悅的體驗。隨便舉個例子:
《九章.惜誦》:
「情沉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心鬱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煩言不可結而詒兮,願陳志而無路。
退靜默而莫余知兮,進號呼又莫吾聞。
申侘傺之煩惑兮,中悶瞀之忳忳。」(心情抑郁無人知啊,被擋著沒有申訴管道。
我心頭鬱悶恍恍惚惚啊,有誰知道我的苦心。
一腔心事無人投寄啊,想陳述心志卻無路上達。
沉默不語自然無人知曉啊,上前呼號卻又有誰會想聽。
失意憂傷使我心煩困惑啊,滿懷愁緒被我悶在心裡。)
類似這樣的幽怨詞句,反覆不斷地出現在屈原的全部著作當中。可以看出他除了「行吟澤畔」這種空虛的活動之外,已經失去了任何其他生活的興趣與樂趣。他頻頻懷疑自己的價值,對國家的現況與自己的遭遇滿是罪惡感與怨懟。他把自己搞到了形銷骨立,常常提到生不如死,最後也終於把自殺的念頭付諸實施。基本上,屈原的症狀已經符合了《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當中「重鬱症」的診斷標準。
人會患憂鬱症的成因當然很多,大部分情況下其實也未必能確定。在屈原的個案來說,我們倒是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可能跟他自己的人格特質有關。屈原在字裡行間,透露了許多他跟一般人不大一樣的人格傾向:他放大自己的重要性,非常期待被別人看重,過度需索他人的讚美與肯定。他專心致志在幻想中營造一個迎合自己心理需求的理想世界,把自己的失敗,全部都歸咎於被小人所害。
人的道德品行有時是很主觀的,「小人」也可能有自己的原則與立場,在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效力。屈原可不管這些,他不曾試圖去理解那些被他歸類為小人的同事們,對他們的需求與可能的情感反應也毫不在乎。他憎惡別人「不合理」的爬到高位,也認定他們都嫉妒自己的高尚,因而排擠自己。這種傾向,其實也符合了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當中「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m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的診斷標準。
有自戀型人格的人很妙,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問題,所以通常不會主動尋求幫助。但自戀型人格障礙太嚴重的人,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太看重自己的形象以及別人的看法,以至於當自己的成就不如自己預期時,會感受到額外的痛苦,產生更多的憂鬱或焦慮。
那麼,屈原這一位罹患重度憂鬱症,看起來很不對勁的三閭大夫,若是巧遇一位當時的看病大夫,江湖名醫的話,那位名醫會怎麼看待他的問題呢?屈大夫會有救嗎?
(下篇請點這裡)
神經科醫師,臺灣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倫敦神經醫學中心人類動作與平衡中心進修,英國國立神經內外科醫院臨床研究員及名譽醫師,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現任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任臺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亦為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創始理事,曾任該學會理事長。《聯合報》「腦科先生說古今」專欄作家,已出版《醫療不思議》與《大腦不思議》兩本科普書籍。寫作的主要興趣與方向,是以科學來幫人文補強,以人文來替科學增色,闡明科學與人文相容甚且相輔相成。寫作的主要風格,則是希望用別人不曾說過的話,寫出別人未曾想過的關聯,讓讀者在感受新鮮之外,也體會知識才是最大的趣味。
相關著作:《醫療不思議(獨家限量親筆簽名版):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醫療不思議: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