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領導且仕途穩定而不冒進的火箭軍領導者,才能讓中共中央施展「極限思維」時又不會有失控之虞。(美聯社)
今年7月份,中國外長秦剛倉促離任之際,中國政治菁英的結構風波再起,攸關戰略核武的火箭軍也發生高層人事異動,考驗著中國如何在俄烏戰爭的局勢下應對與西方主要國家的關係。目前火箭軍前司令員李玉超上將,以及副司令員劉光斌中將確實地被免職原因不得而知,但是火箭軍的職能攸關中國戰略核武與威懾能力,是國際戰略和大國關係必要的「國之利器」,火箭軍必需聽命於中共最高領導階層,才能忠實的履行政治目的。
面對長期化的俄烏戰爭和停滯的中國與西方國家互動,掌握核戰略的主動權尤其重要。另一方面,瓦格納兵變的陰霾尚在眼前,讓美國知道誰才是真正能控制按鈕的人,有助於美國正視習近平地位的重要性,一個可預測和有意維持溝通的領導人,好過類似朝鮮這種不易預測性的領袖。因此,在外交人事波動之後,解放軍火箭軍人事的任用,同時也是對各國的表態,中國願意維持一個能被預測且溝通的國際關係,而不會輕易地受軍方影響,但是力度的收放盡在掌控。
解放軍新任火箭軍司令員王厚斌曾為海軍副司令員,政治委員徐西盛則來自空軍,雖然都是需要科技背景的軍種,但是並未直接參與國火箭軍或導彈相關的任務或經歷,如此重任能交付兩人,主要的原因則是兩人長期表示的忠誠,確保在俄烏戰爭的高壓環境下能貫徹「黨指揮槍」。王厚斌在習近平尚未擔任浙江省長前就有交集,徐西盛則是任職福州期間對台海前線有一定的了解,且經歷涵蓋長江以南各地。在外界看來無赫赫之功的背景,反而是人事上的優勢,忠誠領導且仕途穩定而不冒進的火箭軍領導者,能讓中央施展「極限思維」時又不會失控的越過底線。
西方國家面對俄國不時提出動用戰術核武且暫停「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以及朝鮮半島無核化進展有限的地緣環境,國際核武控管的機制功能幾乎停擺,美國更希望中國能至少表現出不會跟進俄國的姿態。今年6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cob Sullivan)提出與中俄在「無預設條件」的前提下,進行核軍控問題進行談判,但是在烏戰爭的戰況膠著之際,核武問題儼然成為國際秩序談判的重要工具,在外交與火箭軍高層波動之際,只有抓在中共層峰手上,才能確保不會在重大問題發生差錯。
抓緊火箭軍的人事權,有助於堅持外交上的底線,美國得注意和中國在核武問題的態度,避免中國在核武的態度上轉向俄國或保持表面中立。在吉達會議期間,中國也以傳統軍事能力展現其外交上對俄國的支持。中國和俄羅斯海軍共計11艘艦艇的艦艇陣列,行經阿留申群島附近航行。由於中國即將於10月份舉辦疫情後首次的「一帶一路」論壇,普丁也會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領袖一同出席,中國得確保這段期間對於俄烏戰爭的底線,而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之下,能引起重視且有力的籌碼,就是中國對於核武議題的態度。
中共高層收緊外交和軍方人事後的首要課題,是在8月份第一個周末,於沙烏地阿拉伯第二大城吉達(Jeddah)舉辦的俄烏戰爭國際問題會議。相較於6月24日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會議未派員參與,中國此次的態度顯得更為積極,會議更派遣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參加,意圖藉由場地優勢平衡西方影響力。由於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和俄國三者關係密切,今年初在中國的協調下與伊朗關係恢復正常化,7月份沙烏地阿拉伯每日減產百萬桶,暗助俄國維持國際油價,人和與地利更適合在收緊人事後對外展現「內部已穩」。
吉達會議的規模也多於半封閉性質哥本哈根會議,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和烏克蘭在內的42個國家的高級官員與會。本次會議同時關注黑海糧食問題,攸關著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利益,由於是「中國-沙烏地」的主場,而不是在西方和歐洲國家的地點,在中國外交與軍事高層換將之際,需要高層次的平台展現中國的影響力,有利於推銷中國對俄烏戰爭的倡議,而不是配合西方對於烏克蘭領土完整的承諾。
10月份之後,烏克蘭戰場的天候與地貌也將不利於大規模地面作戰,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中國要在「一帶一路」論壇對盟邦展現威望,又得讓西方國家明白中國的立場,以核武議題作為「超軍事手段」成為少數對西方有限的手牌。中國既不想面對大國衝突的風險,又不能俄國和國內示弱,控制軍事和外交人事,才能在掌握核武的前提下展現「極限思維」,提醒西方注意中國作為核武大國在俄烏戰爭上的表態。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