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正在拆卸半導體在台海問題上的權重

闕志克 2023年08月15日 07:00:00
台積電的全球擴張計劃,除了提高整體供應鏈的安全感和穩定度,也具有安撫世界列強的地緣政治效應。(美聯社)

台積電的全球擴張計劃,除了提高整體供應鏈的安全感和穩定度,也具有安撫世界列強的地緣政治效應。(美聯社)

近日,台積電宣布將與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共同在德國德累斯頓成立一家名為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的新公司,提供半導體製造服務,以滿足歐洲汽車和工業領域對集成電路的製造需求。台積電據稱將出資35億歐元以持有新合資公司70%的股份。依據《歐洲芯片法》的框架,歐盟預計將投入50億歐元,讓三個合作夥伴公司各占新公司10%的股份。

 

ESMC將建置一座300毫米晶圓廠,預計月產能為4萬片12英寸晶圓,採用台積電28/22納米平面CMOS和16/12納米FinFET製程技術。儘管這些製程並不是台積電製造技術組合中最先進的,但它們非常適合汽車與工業領域裡集成電路的製造需求。該工廠預期將於2024年下半年開工建造,目標是在2027年底開始量產,最終將創造約2000個高科技就業機會。

 

ESMC 的成立代表了台積電(並不十分情願的)全球擴張拼圖裡的最後一塊,因為於未來5年內它將在台灣、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和歐洲都擁有極具分量的製造據點。台積電在1987年成立時,飛利浦是它最大的非政府股東,當時飛利浦以現金和專利權轉讓的形式投資台積電,對剛剛起步的台積電的商業信譽提升有極大的助益。然而這項投資也為飛利浦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最終的增益比超過300倍。對於從飛利浦分拆出來的恩智浦而言,36年後台積電已成長為獨步世界的半導體巨頭,並且有能力也願意回報恩智浦,必然是一件令人十分欣慰的美事。

 

台積電在先進半導體的產能與良率之所以可以領袖群倫,除了尖端的製程技術外,其著名的軍事化工廠紀律,包括嚴謹的製程操作程序和高強度的工作倫理要求,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當台積電使用分佈式製造模式進行全球擴張,這些工廠紀律在世界各地的可實施性將受到嚴峻的考驗。這些紀律和規範在台灣和中國固然運作得很順暢,在日本也似乎可行,但它們是否可以在沒有大幅修改的條件下同樣有效地應用於美國和歐洲,則還有待觀察。如果台積電最終能成功製訂出適用於美國和歐洲、且具產業競爭力的半導體製造工作流程,將可有效證明它製程管理制度的優越性,並進一步拉大與其競爭對手的差距。

 

大約在宣布ESMC這一消息的同時,台積電劉德音董事長於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宣稱:「中國不會因為半導體而入侵台灣,也不會因為半導體而不入侵台灣」。此一評估的意思是中國不會因為想要取得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而嘗試強行統一台灣,但也不會因為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而放棄這種嘗試。也就是說,與美國不同,半導體並不是中國盤算是否武力侵台的主要考量因素。

 

劉董事長的評估其實與所謂的「矽盾理論」並沒甚麼牴觸,因為原來的矽盾理論跟中國犯台的動力無關,而是說美國會因台積電對其經濟的重大影響力而增加幫助保衛台灣的意願。然而,矽盾理論的前提是美國有能力嚇阻中國入侵台灣,如果中國不斷增強的陸基導彈實力迫使美國逐漸從第一島鏈撤退,而台積電的工廠仍然集中在台灣,那麼美國很有可能反而會將這些台灣工廠視為萬一中國佔領台灣時務必根除的威脅。

 

又假設中國決定不訴諸直接軍事對抗而採用長期封鎖來屈服台灣。為了盡量減少對世界經濟的干擾,從而降低美國軍事干預的意願和藉口,中國可以採取選擇性封鎖的策略,例如只允許半導體產品通過封鎖線。在這種情況下,台積電可能反而成為中國用來勒索民主國家不要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籌碼。

 

2016年之前,美國似乎樂見中國與台灣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然而,中美爭霸的新世界競爭格局徹底改變了美國的態度。鑑於半導體對世界經濟的戰略重要性,台積電很可能成為中國與台灣和平統一的阻礙因素,因為美國不太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台積電流向敵對陣營。

 

台積電的全球擴張計劃將其足跡擴展至中國、日本、美國,現在又到歐洲,除了提高整體供應鏈的安全感和穩定度,也具有安撫世界列強的地緣政治效應。也就是說,藉由將台積電的半導體製造產能擴散到世界各地,這個擴散舉動大大緩解了全球各國圍繞於台積電產能的緊張和焦慮,進而逐步拆卸了先進半導體製造議題在台海問題解決與地緣政治競爭中的權重。

 

※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