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幾年與美國關係較緊密,但在聯合國大會有關烏俄戰爭之相關決議案不但投了棄權票,甚至還增加俄羅斯石油進口。(美聯社)
近幾年隨著美中競爭加劇,各國似乎開始面臨到必須在美中兩大強權間做選擇的困境。過去,各國傾向同時與美國與中國兩大世界經濟體友好,從中獲取自身國家利益;然而,隨著華盛頓與北京日益緊張的關係、烏俄戰爭對全球秩序的影響,再加上華盛頓與北京不斷透過外交、軍事及經濟能力拉攏盟友,擴張其勢力版圖,使得各國似乎必須開始思考是否在西方與非西方、民主與威權間做出選擇,又或者是如何不在兩大陣營做選擇的情況下,發展出自己一套新外交政策。
去年11月,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所舉辦的印太論壇開幕致詞中提到,歐洲必需更多關注印太地區,且要更多參與印太安全,加強與理念相近之國家合作和了解歐洲在印太地區的挑戰,但波瑞爾也提到,事實上大部分的印太和歐洲國家並不希望陷入必須在美、中間做選擇的困境,也不希望世界分割成兩個陣營,歐盟需要與可靠且值得信賴的夥伴合作,且多元化合作而不是過度依賴某個國家。
不願捲入美中衝突及烏俄戰爭的不單只有歐盟國家,菲律賓、新加坡及沙烏地阿拉伯也皆有維持中立立場之傾向。而除了印太及歐洲國家意識到自己陷入選擇的困境,逐漸興起的「全球南方」似乎也在塑造一個新外交政策,試圖不與美中任何一方結盟。
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在今年2月美中關係正值緊張之際,與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會面,緊接著4月,魯拉至中國進行國是訪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會後並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深化兩國經貿關係。隨後,魯拉又在5月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除此之外,7月在日本廣島所舉行的G7峰會,巴西也在受邀名單之中。從這些事件來看,巴西似乎很積極的在與美中兩大強權互動交流,卻似乎又釋放出巴西並不會在美中衝突及烏俄戰爭中選邊站的訊息。
而不願在烏俄戰爭上支持西方立場的除了巴西以外,許多「全球南方」也皆採取此立場。而除了全球南方,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之許多重要國家,像是印尼、巴基斯坦、南非、印度、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國家也都拒絕在「烏克蘭問題」上支持西方。以印度為例,印度近幾年與美國關係較緊密,甚至與美國、日本和澳洲組成有「亞洲版小北約」(Asian NATO)之稱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但印度在聯合國大會有關烏俄戰爭之相關決議案不但投了棄權票,甚至還增加俄羅斯石油進口。
或許對「全球南方」國家而言,同時與華盛頓和北京維持良好關係對其國家自身經濟發展、貿易及投資至關重要,他們拒絕成為大國博弈棋子,也不願在大國間選邊站,只專注在自身國家利益。而歐盟及印太許多國家也強調其對中戰略是「去風險」而非「脫鉤」,不是與中國脫節,而是加強自身經濟抗壓能力。
每個國家的盤算都是自身國家利益,外交政策更是以國家利益極大化為目標,當有其中一方可以提供更多經濟與戰略利益時,選擇方當然會做權衡,台灣當然也須做權衡,因此政府的外交政策更需步步為營。台灣是美中緊張關係的其中一項主因,或許還是最重要原因。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美國與中國雖然意識形態不同,但彼此緊密的經濟連結使得美中兩國不可能變成完全對抗,即使在競爭關係中彼此也仍有合作機會,而兩國也不會放棄任何可以合作的可能性,只是看起來可以合作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小。台灣面對國際政治詭譎變化,其外交政策須更加謹慎小心,如何透過與理念相同之夥伴國家及盟友之對話合作來爭取台灣最大國家利益,是未來執政者需要好好思考的課題。
※作者為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