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為何不急於救經濟? 路透:習近平為了「這個」救市慢吞吞

王能斌 2023年08月18日 17:45:00
專家指出,習近平將國安置於一切之上,是中國迄今無法大力重振經濟的根本因素。(美聯社)

專家指出,習近平將國安置於一切之上,是中國迄今無法大力重振經濟的根本因素。(美聯社)

中國今年經濟表現不如預期般出現強勁回彈力道,卻反而在需求低迷、房市不振下,產生通貨緊縮,信託業暴雷等不利現象,但官方卻遲遲沒有大動作救市,使外界頗為意外。專家則指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將國家安全置於一切之上的立場,是至今北京當局未能有效應對的主要成因。

 

路透指出,包括投資者、分析師以及外交人士,普遍認為北京當局至今,似乎對於在後疫情時代,提出具有魄力的政策,促進經濟復甦一事仍抱遲疑態度,對一個向以政策不透明、決策緩慢著稱的環境而言都顯得並不尋常。

 

而形成該現象的因素,並不單單只是經濟問題,更與地緣政治有高度關聯性;許多中國觀察家咸認,習近平對國安議題的重視,不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甚至掣肘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更嚇跑了北京當局試圖吸引的資金。

 

 

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負責中國研究的副主任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就表示,中國領導層今年向官員提出過於模糊卻要求甚高的指示,必須在不影響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達成經濟發展目標。

 

 

 

貝多爾強調「官員在無法確定領導層真正立場的情況下,通常傾向於避免任何行動,直到獲得更多資訊」,結果就是「即便已造成實質損失,當局也無動於衷」。

 

但在此之前,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2015年資本外流的恐慌時,北京當局都曾展現出及時並有效因應危機的能力。經濟學家表示,目前中國必須促進消費,並解決商業界信心不足的問題,但也強調此次與之前經濟趨緩的情況不同,並沒有一針見效的特效藥。

 

 

中國國務院17日宣示要優化民間企業營運環境,並加大吸引外資的力道,看似展現出促進發展的決心,但實際上,中國官方不僅停止公布青年失業率,更在今年針對外國諮詢公司進行突襲搜索,並且實施新版反間諜法,進一步擴大包括外商等私部門在中國營運的疑慮。

 

對此,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表示,中國領導層在重建企業信心手段上的不慍不火,恐有更為深層的考量,因為「中共長期以來的恐懼,就是資本主義與私部門經濟一旦成長茁壯到某個程度,政權有被被推翻之虞」。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