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聯合國「中國化」已引起國際社會警覺

邱志偉 2023年08月22日 07:00:00
中國將聯合國作為實現霸權野心的工具,不僅破壞既有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更削弱了聯合國的公信力及挑戰國際法與規範。(美聯社)

中國將聯合國作為實現霸權野心的工具,不僅破壞既有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更削弱了聯合國的公信力及挑戰國際法與規範。(美聯社)

長期以來,中國不斷打壓我國際參與、惡意搶奪我邦交國、矮化我國際地位,近年中國更是惡意滲透國際組織,利用其在聯合國之影響力主導國際議程,極力限縮我國際空間,破壞我國際交往。而中國利用自身在聯合國之決策權來影響聯合國運作,也已引起國際社會警覺。

 

中國目前為聯合國第二大資金貢獻國,僅次於美國,隨著中國在聯合國中不斷增長的影響力,國際社會已開始懷疑中國試圖透過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當作中國外交政策之延伸的工具,透過其在聯合國之影響力,使聯合國之運作更加符合中國自身國家利益,進而實現霸權野心。

 

除了投入大量資金,中國更是加強在聯合國專門機構中的人事布局,意圖改變國際規範,過去中國甚至還在15個聯合國專門機構中主導了4個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民航組織(ICA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以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不僅如此,中國更是試圖重新定義「人權」。

 

根據「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曾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提出決議試圖將國際人權法重新定位成國與國關係事務,忽略國家有保護個人權利之責任,且將基本人權視為能夠妥協與談判,且不期待公民社會扮演有意義之角色。

 

除此之外,中國也不斷將「一帶一路」(BRI)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 SDGs),並宣稱該倡議有助於實現永續發展之目標。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從未是單純的經濟倡議或是國際發展計畫,而是中國地緣政治野心的戰略。

 

中國利用聯合國延伸其外交政策和捍衛其國家利益,而非集體利益之最顯著例子即是拒絕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這不僅使得台灣被排除在國際合作之外,忽略台灣人民之權利,更造成全球巨大損失。

 

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例,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阻擋我國參與WHO,使得台灣無法與各國分享最佳防疫措施。COVID-19爆發之際,台灣的防疫成效,世界有目共睹,試想台灣如果能向世界分享防疫經驗,有多少生命能夠被挽救?然而,WHO作為聯合國體系內衛生問題之協調與指導機構,在疫情早期,WHO不斷釋放錯誤訊息,秘書長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甚至不斷建議成員國無須禁止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並低估疫情之嚴重性直到它變成全球大流行。

 

WHO做為全球最高公共衛生權威機構,卻迎合中國「一中原則」,拒絕台灣參與,並忽略台灣對病毒的早期警告,當時美國的總統川普也因WHO未能及時向各國發出警報且未能在最快時間有效處理控制,揚言美國要退出該組織;再者,當時日本的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也批評WHO失職並與中國關係密切。WHO無法有效處理疫情及無法秉持專業及中立之立場,且配合中國隱匿疫情,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衛生組織」。

 

中國將聯合國作為其實現霸權野心之工具,不僅已破壞既有以規則為基礎之國際秩序,更削弱聯合國之公信力及挑戰國際法與規範。台灣數十年來受到中國惡意打壓我國際空間,但近年也因台灣成功的防疫經驗,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與中國之差別。過去,或許國際社會只是看見中國與台灣兩者不斷在外交承認及國際參與之相關議題競爭;然而,因著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世界局勢的快速轉變,使得世界已看見中國野心之全貌。

 

日前,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也剛在7月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旨在反制中國試圖透過扭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行徑。美國眾議院在此時通過該法案雖未能馬上讓台灣看見外交突破,但台灣外交處境艱困,任何國家願意更一進步公開表示支持我國際參與,對於台灣而言都是正面訊息,我政府應持續與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之國家、盟友合作,相信未來台灣的國際空間會逐漸增長,其主因是台灣做對了什麼,然而更重要的或許是中國到底做錯了什麼。

 

※作者為立法委員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