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清漣:習近平力搬「新三座大山」房產與教育搬了個寂寞

何清漣 2023年08月25日 07:00:00
習近平將執政主題調整為解決民生,整治給老百姓帶來沉重壓力的「新三座大山」,先從房地產入手。(美聯社)

習近平將執政主題調整為解決民生,整治給老百姓帶來沉重壓力的「新三座大山」,先從房地產入手。(美聯社)

從7月開始據稱為期一年的醫療腐敗診治,被三座大山之一「看不起病」壓迫多年的中國公眾本應叫好,但結果卻出人意外,國內網路因為受控於官方,海外中文網路卻出現了為受懲治者抱不平的聲音。作為關注中國腐敗治理長達幾十年的研究者,無論如何不認為這對中國社會是種福音。

 

在此有必要先回顧一下習近平整治房地產市場與教輔市場的情況,這樣便於理解整治醫療腐敗的現狀。

 

反腐:官媒叫好,民間與海外奚落

 

早在1990末,我就說過,中國三大行業的腐敗,將導致整個社會無可救贖:

 

一是律師、法官、檢察官這個被賦予維護社會公正使命的法律共同體(民間稱為「黑蛇」,因法袍黑色得名);二是教育行業,這個行業被稱為「塑造人類靈魂」(得名「眼鏡蛇」);三是醫療行業,這個行業的使命是治病救人(因醫護人員著白大褂得名「白蛇」)。

 

中國的法律共同體腐敗,從法院一系來看,已經有三位原最高法院副院長貪腐受賄案(2009年黃松有案、2017年奚曉明案、2022年沈德詠案)作為本時代法官腐敗的鐵證。這個共同體腐敗難以懲治,原因在於權力太大,而且「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輿論監督太空,紀委監督太晚」。醫療、教育兩大行業則早在世紀之交就成為壓在中國人頭上的「新三座大山」當中的兩座(另一座是住房)。

 

按道理,民怨集中之行業受到整肅,應該出現「小民鼓掌,咸與稱慶」。但從習近平當政以來,所有的反腐反行業腐敗壟斷行動,輿論基本上兩張皮:國內媒體一律叫好,國外媒體則從權力鬥爭、打擊政敵等方面評價,基本無視腐敗本身,最後還莫名其妙地出現同情腐敗者聲浪。到了習近平「反新三座大山」的行動,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習近平積極整治房地產市場與教輔市場。(美聯社)

 

不過,看起來一樣的負面評價,內裡原因卻很不相同。

 

整治房地產意在抑房價,百姓痛惜家庭財富縮水

 

大概從2020年開始,習近平將執政主題調整為解決民生,整治給老百姓帶來沉重壓力的「新三座大山」,先從房地產入手。

 

房價收入比證明中國的房價確實太高。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顯示,到2019年,中國平均的城市房價收入比已上升至9.1。據加拿大城市改革研究所(Urban Reform Institute)和公共政策中心(Centre for Public Policy)的一份報告,2019年美國和加拿大的房價中位數是收入中位數的四倍,而澳大利亞房價中位數是收入中位數的六倍。許多城市家庭因購房而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基於此,習近平發話: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炒的,想通過打擊炒房讓房地產市場降溫並降價,讓人們買得起房子。

 

但是,中國的住房自有率已經相當高,抑制房價就傷害到房屋擁有者的家庭財富帳面資產。2019年10月中下旬,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3萬余戶城鎮居民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進行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城鎮住房擁有率達到96%。德邦證券2022年7月報告《迎接存量房時代:中國住房供需十年變動》中稱,2020 年中國城鎮居民住房自有率為 73.8%;任澤平團隊2018年報告《中國住房存量測算:過剩還是短缺》,中國城鎮居民約70%居住在自有住房。這三組資料均高於全球主要大國,中國家庭住房擁有率堪稱全球第一。

 

根據全球經濟指標網的資料,發達國家的住房自有率大部分在60%左右,截止2017年年底,日本為61.9%,加拿大為66.5%,英國為64.2%,法國為64.9%。美國商務部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底美國住房自有率為65.1%。

 

上述資料說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興盛,其實不是依靠城市居民的居住要求,而是炒房需求。這種自有住房率偏高的情況,再加上住戶對政府徵收房地產稅的預期,壓抑炒房,必然壓抑需求,導致房價下降。這一來,必將導致大部分城市居民不滿,因為據2017-2021的歷年《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 居民家庭房產淨值占家庭人均財富的70%左右,房價下跌,導致家庭帳面資產縮水。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買房的主要目的雖然是為了居住,其次是為了保值,更何況許多人的房子是掏空了六個錢包(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才買上的,一旦房產貶值,對人的心理影響極大。

 

以上就是習近平近年針對第一座大山——房地產市場的打擊導致中國人嚴重不滿的原因。畢竟,在市場蕭條期買房的是少數人,他們也不見得感謝中國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更重要的是,地方財政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不會因整治這個市場而消失。

 

至遲從去年開始,中國各地政府又開始專注發展房地產,為振興房地產經濟鼓與呼的文章時常見於媒體。

 

整肅教輔系統,最後整出了地下市場

 

中國教育這30年當中經歷了巨大變化,但其中教育供給遠遠跟不上教育需求的變化。一二三線城市基本都有政府長期傾斜投入養成的少數優質公立學校,大城市與省會城市一般也有優質私立學校。這些學校實行考試擇優錄取,以保證生源品質。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都會投入大量金錢,讓孩子接受課外輔導,這就導致課外教輔事業非常發達。其結果就是有勢力有錢家庭的孩子,佔用了學校內外幾乎全部優質教育資源。習近平為了實現教育公平,於2021年開始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和「公民同招」(公辦與私立學校同招,實際上是禁止私立學校提前招生「掐尖」)。實行兩年後,教育界人士表示,受政策影響最大的是各地的優質民辦中學,因為新政策下,這些學校不得以任何考試為依據招生,原則上也不能跨區招生,實際意味著不能再公然爭奪優質生源了。

 

這個「就近入學、公民同招」確實有利於普通市民,在「不患寡而患不均」影響極為深刻的中華文化中,就算社會精英們有意見,但對這條教育改革,還真沒法多批評。但清華、北大、復旦等優質高校招生有限,在正規教育之外,家庭競爭還體現在按錢提供品質的教輔上。上海消費者保護組織在2020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有4至17歲孩子的家庭中,78.4%參加過課外輔導,只是按質論價,根據費用多寡提供不同品質的教輔。習近平治下教輔行業遭遇團滅,這就是無視社會需求分層需要,過於一刀切了。即使在美國,也是納稅人供養的公立學校保證教育公平,私立學校保證品質。

 

習近平治下教輔行業遭遇團滅,這就是無視社會需求分層需要,過於一刀切了。(美聯社)

 

中國家長的人生目標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課外輔導遭遇團滅,這無異於徹底消滅教育的階層差異,在一個事實上的等級社會當中,很難獲得掌聲。中國的教育是舉家體制,沒有傾家集中資源供養,僅憑公立教育很難進入Top10的大學,優質公立學校附近的普通市民人數有限,這種受益還需要孩子努力,因為目前的教育競爭,學校教育最多決定一半,另一半在於課外輔導的投入。

 

基於上述因素,儘管中國政府宣稱整頓教輔行業的目的一是為家庭減輕負擔,為過度疲勞的學生和面對輔導費用的家長減負。二是為了遏制這個規模曾高達1000億美元教育行業中被認為的「資本無序擴張」,但在社會上升管道依舊的狀態下,無法扼止對教輔的需求。結果適得其反。

 

不合理的事情終須矯正。教輔行業雖然受到打擊,但龐大需求仍然存在,據彭博社今年7月在《中國教輔行業整頓效果存疑 地下輔導班費用水漲船高》(China’s $100 Billion Tutoring Ban Backfires, Spawning Black Market)這篇報導中所言,通過對上海和深圳等城市的幾位家長的採訪發現,許多家庭在課外輔導方面的支出實際上是增加了,面對面輔導課現在的開銷比以前最多高出了50%。尤其是暑假開始以來,今年這個暑假是中國取消防疫措施之後的第一個暑假。急切想讓孩子在學習上領先的家長們表示,只要高中和大學的升學制度還在,就絕對沒有辦法實現減負。

 

在習近平為中國人搬掉「新三座大山」的戰鬥中,對前兩座大山——房地產市場與教輔市場的整治,最後整了一個寂寞。(本文經作者授權刊出,原出處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