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35位總統甘迺迪1963年遭刺身亡,年僅46歲。(照片:湯森路透,後製:李明維)
2017年5月29日是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百年冥誕,甘迺迪1963年遭刺身亡,年僅46歲。
甘迺迪為美國第35位美國總統,對於美國與世界局勢有深遠影響。他也是美國人民心中的戰爭英雄,支持民權運動,並創立「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後人通常將亞瑟王宮殿「卡美洛」(Camelot)慣稱甘迺迪的執政時期。
政治家的功過,往往需經時間洗鍊才能獲得較為客觀的評價。Inc.新聞網站整理了20位名人對甘迺迪的評價,供世人懷念這名深受美國人民愛戴的總統。
1. 美國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
「在世人的記憶裡,甘迺迪總統是一名常有偉大夢想,勇於對未來提出宏觀願景的領袖與政治家。雖然他的總統任期悲劇性地嘎然而止,僅有千日,但透過署名計畫『和平工作團』,或成立於華盛頓的紀念館『約翰.甘迺迪表演中心』,他的理想永續人間。他的言行鼓舞數代美國人投身公共服務,讓他們成為積極關心社會的公民。甘迺迪呼籲美國人民,應想想國家面臨的挑戰,以及我們心中欲塑造的國家體系。」
2. 麻州眾議院議長迪里歐(Robert DeLeo)
「我這世代的民選官員過去大抵都把甘迺迪視為某種政治領袖,未來我們也會這樣看待甘迺迪,那種讓我們決定投身政治的領袖。」
3. 美國眾議員尼爾(Richard Neal)
「他十分了解如何在當代藉話語創造意象。甘迺迪論及美國在世界的角色時候;他要美國人民別在自私驅力中尋求慰藉,而是想想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的時候。這些都是例子。」
4. 美國參議員馬基(Ed Markey)
「他說,他的目標是確實執行上帝在世界的工作。對我來說,那是非常強烈的訊息,因為他提升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看見可能性的聚集之處。」
5. 美國眾議院議員甘迺迪三世(Joe Kennedy III)
「他激勵我們所有人,刺激我們為國家尋找更好、更宏大的未來。人類在月球漫步;身心障礙者享有機會,而非遭冷漠對待;膚色不同的人,不會失去享有民主與基本尊嚴的資格;全球數百位公民大使,都能夠灑下和平的種子。」
6.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
「特別是甘迺迪,留下了不可思議的精神遺產。我認為,那以我們從未見過的方式抓住了理想主義,也抓住了我們想像美國、重塑美國的能力,讓美國實現理想目標。我至今尚未知曉,是否有其他人能對一世代的人造成同樣的影響,像甘迺迪一樣鼓舞這麼多人。」
7.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
「我以為,我們國內外的情況良好。在他曾接受過『最棒與最聰明』的批評中,我認為他對於何時該聽取他人建議,有著精明的判斷力。」
8. 甘迺迪夫人賈桂琳(Jackie Kennedy)
「未來會再出現傑出的總統,但再也不會出現另一個卡美洛。」
9. 歷史學家史列辛格(M. Schlesinger Jr.)評甘迺迪遭刺案
「全都消逝了,他那肯定生命、提升生命的熱情,他的聰明才智、冷靜的奉獻與堅定目的。」
10. 甘迺迪的父親(Joseph Kennedy)給甘迺迪的越洋電報
「一直以來,我知道你的兩件事情。第一,你很聰明。第二,你是一流的人。愛你的父親。」
11. 美國歷史學家白修德(Theodore White )
「至今我仍無法看清甘迺迪。我回想他的模樣,是那麼乾淨而得體。我幾乎看到他跨出大步伐,跳上飛機階梯的樣子。他轉身,伸出手向群眾道別,再走進機艙內,那芭蕾舞般的動作。」
12. 新聞記者塔伯特(David Talbot)
「甘迺迪的行政團隊環繞著英雄式莊嚴,那與卡美洛神話毫無關係。」
13. 貝爾中心(Belfer Center)地緣政治的能源計畫主管歐蘇利文(Meaghan O'Sullivan)
「甘迺迪總統說,『讓我們聚焦能夠協商差異的方法』,那顯然是呼籲以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當我們看著星球上每個人的命運正透過新方式相連一起時,那也是個善意提醒。新挑戰無法透過軍事力量或衝突來解決,那只有透過國際合作才能解決。」
14. 美國歷史學家史列辛格(M. Schlesinger Jr.)
「艾森豪執政那幾年,首都了無生氣。不過,由於充滿理想的人獲得實踐機會,那所釋放出的能量,讓首都突然活了過來。」
15. 非裔美國人權運動領袖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
「甘迺迪參議員確實採取了明確的一步。我被捕時,他聯絡喬治亞州的官員,他打電話給我妻子,他打了一通私人電話表達關切。他向我妻子說,他正試著看能不能讓我獲釋。」
16. 美國前總統詹森,曾任甘迺迪副手(Lyndon B. Johnson)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悲痛萬分。我們所失去的,無法計量。對我來說,這是深切的個人悲劇。我知道,世人深深感受到甘迺迪夫人與家人承受的傷痛。我會盡力,我是我唯一能做的。我請求各位幫忙,上帝的協助。」
17. 甘迺迪的女兒卡洛琳,美國前駐日本大使(Caroline Kennedy)
「最重要的,這與他洞察美國未來的想像有關。對於希望的想像,以及推崇和平的策略方針,是美國力量與全球安全的主要來源。那是他就任總統那一刻所提出的願景,也是他一生的願景。」
18.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Drew Faust)
「甘迺迪要我們意識到,他所謂全球知識分子與政治家相互依存的情況。他呼籲,我們應建立學習與專業的中心角色。美國公共生活正處在所謂的『後真實時代』,他的訴求十分適合我們如今身處的情況。」
19. 美國哈佛大學傑出教授奈伊(Joe Nye)
「古巴危機展露了他危機管理能力最細緻的一刻,不過他在美利堅大學的演講,才是他作為政治家最細緻的一刻。」
20. 甘迺迪夫人賈桂琳(Jackie Kennedy)
「我想,上帝帶回甘迺迪是為了讓我們知道,如果我們沒有了他,我們會多麼失落。但那樣想有點奇怪,如果我與上帝見面,祂會向我解釋一下吧。」
【編輯推薦】
挺澳洲婚姻平權 冰淇淋店祭幽默新招:雙球不准選同口味!
【熱門影片推薦】
●大馬超紅街邊小吃 椰絲薄餅卷
●美國種族主義者辱罵穆斯林 2名乘客解圍竟遭刺死
●尋求香港庇護過程漫長 足球讓難民笑顏逐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