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核廢水台灣未隨港澳禁水產 食藥署鎖定13種高危海鮮監測

上報快訊/袁維駿 2023年08月24日 15:30:00
日本政府今天起將排放核廢水,食藥署已經鎖定13種水產品加強監測。(示意圖,取自pixabay)

日本政府今天起將排放核廢水,食藥署已經鎖定13種水產品加強監測。(示意圖,取自pixabay)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今天(24日)起將排放含氚核廢水,引起鄰近國家關注。其中,澳門、香港已經宣佈禁止日本10都縣水產品進口,但食藥署長林金富表示,目前不會跟進港澳,將持續採取邊境監控措施;另去年起,食藥署已經鎖定13種水產品加強監測,包括日本海藻、牡蠣、鮭魚、海鰻等,均無發現風險升高,提醒民眾不用過度驚慌。

 

食藥署與原能會自去年開始合作,研發食品中氚殘留的檢測方式,同時召開專家會議,對水產品抽樣檢測氚含量,自去年第4季抽樣25件水產品,加上今年截至目前抽樣的27件,品項包含日本海藻、牡蠣、白甘、青甘、海參、章魚、蟹類、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北寄貝及海鰻等13樣。

 

林金富解釋,專家建議加強這13種水產品,主要是考量日本氚廢水的排放點、洋流,以及這些水產品的習性,像是底棲類可能會被氚廢水排放點和洋流影響可能性較高,因此建議加強監測,另食藥署也開啟為期4年的日本水產品生物氚檢驗計畫,今年為第2年,明年也有編列預算至少檢驗100件。

 

林金富說明,因為目前國際間僅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針對氚、碳-14及鎝-99之總和訂有管理指標值,但世界各國都沒有訂定氚在食品中的限量標準,因為生物氚的檢驗所需時間較長,等結果出來之前,水產已經壞掉了。

 

林金富強調,從科學研究來看,也沒有足夠證據證實食品中的氚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食藥署未來會加強監測,目前監測結果均無發現風險改變,提醒民眾不用過度恐慌。

 

 

對於香港、澳門宣布禁止日本10都縣水產品進口,林金富回應,氚水的風險並未有任何改變,不會跟進港澳,也將持續採取邊境監控措施。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