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中國經濟衰退的趨勢無法被改變,則中國人民銀行能減緩人民幣貶值的籌碼也將大幅減少。(圖片取自Pixabay)
根據主計總處本月22日公布的7月勞動供需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至24歲者失業率為12.44%,多是初次尋職,25至29歲者失業率為5.82%,30至34歲者則降至3.79%。此外,主計總處也公布近五年(7月)20至24歲者的失業率,分別是2023年12.44%、2022年12.68%、2021年13.87%、2020年12.36%、2019年12.70%。
由上述資料可以知道,青年族群的失業率確實高於一般失業率。相較於5月與6月,中國已有超過20%的中國青年失業,中國政府甚至因此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統計數據,儘管不同國家對於青年失業率的統計年齡有所差異,但是,持續上升的青年失業率,確實會對中國經濟帶來進一步的傷害,或者,青年失業率的增加,已反映了中國經濟衰退的事實。
自2018年美國因中國不公平貿易而採取課徵高額關稅,以及實施科技出口管制,中國經濟受到美國貿易與科技管制政策的影響已愈來愈明顯,根據中國海關總署近期公布5月、6月與7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分別較去年同期衰退7.5%、12.4%與14.5%,進口則分別衰退4.5%、6.8%與12.4%。
造成中國出口衰退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全球需求下滑或國際供應鏈重組,若是全球需求減少所產生的出口衰退,則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現象,因此,中國與其他國家出口下滑的程度可能不同,但對主要國家的出口排名應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然而,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約2030億美元商品,比2022年同期減少25%,使得中國已變成美國第三大商品供應國,落在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後,在國際供應鏈重組和中國加一的趨勢下,未來中國出口仍會因廠商產能外移而持續降低。
我國金融業對中國房地產的曝險僅是最低損失
對中國政府而言,面對持續衰退的出口與進口數字,代表國內就業市場對於勞動力的需求也會降低,進而影響國內消費以及投資,這也表示中國政府期待藉由內需與外貿雙循環來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並未實現。相反的,中國恆大、碧桂園或SOHO中國等房地產開發商卻陸續出現申請破產保護或債務違約的問題。面對中國房地產泡沫化的危機,根據我國金管會在本月22日統計,台灣券商、投信與壽險業,對中國房地產曝險約新台幣102.3億元,其中投信基金約80.3億元。事實上,金管會上述統計僅是中國房地產對台灣金融業者,或投資人可能產生的最低損失,若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陸續出現債務違約與青年失業率持續增加,則對中國廠商的傷害將會愈來愈大,此時,在中國從事餐飲或百貨等服務業的廠商將會進一步受到衝擊,進而對台灣母公司或金融業帶來影響。
人民幣資產的貶值更值得台灣政府重視
中國經濟的衰退除了對實體生產活動或金融服務帶來傷害外,人民幣的升貶也直接影響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獲利。在中國外國人直接投資減少以及外資撤出中國日增下,人民幣的需求會持續減少,同時,在房地產債務違約的趨勢下,中國人民銀行又持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去創造人民幣的供給。當人民幣的需求降低與供給增加同時發生,人民幣貶值已是大勢所趨。
需注意的是,人民幣的貶值是因為各國對中國的投資與貿易需求大幅減少所致,因此,若將人民幣的貶值解釋為可以增加中國的出口,則將犯了因果謬誤或本末倒置。
若中國要維持人民幣的幣值或減緩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就需要使用美元購入人民幣的方式來創造人民幣的需求。然而,在中國外匯收入隨出口降低而減少下,中國人民銀行要維持人民幣的幣值就需要額外動用外匯存底或出售美債來因應。若中國經濟衰退的趨勢無法被改變,則中國人民銀行要減緩人民幣貶值的籌碼也將大幅減少。因此,金管會、中央銀行或相關政府部門必須注意台灣對中國的曝險可能不僅有中國房地產,而是央行、金融業或投資人所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將大幅減損。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