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優先難題──照護人力

伊佳奇 2023年09月03日 07:00:00
以老年人口結構換算,台北市約有13000人有住宿機構需求,但由於面臨機構照服員缺工,現在僅能提供約5600床到6300床。(資料照片/李隆揆攝)

以老年人口結構換算,台北市約有13000人有住宿機構需求,但由於面臨機構照服員缺工,現在僅能提供約5600床到6300床。(資料照片/李隆揆攝)

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籌編拍板,歲出編列2兆8818億,社福達新台幣7917億元,長照2.0預算編列876億,年增37.2%,創歷史新高,但作為長照主要財源的房地合一稅等稅收卻不增反減,相對之下長照主要財源是否能持續支持,將成為未來長照一大隱憂,就在此刻,衛福部宣布「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資源計畫」,投入新台幣100億元,有限資源是否能有效運用,更是政府必須謹慎注意之處。

 

國發會預估,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於115年將達到21%,長照住宿式機構恐供給不足。衛福部公告「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資源計畫」,獎勵公私部門協力於74處長照資源不足區加速新建、修繕住宿長照機構,目標116年前完成布建6500床,總預算達100億元規模。

 

是否此一獎助計畫能有效滿足目前民眾抱怨床位不足的需求?還是衛福部紙上作業,以漂浮的數字來滿足民眾實際需求?

 

國內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長照、老人等住宿型機構需求大增,全國目前約有1700多家相關機構,提供約11萬多個床位,仍不足1萬3000多床,但占床率僅81%,空床率近20%,失能者為入住住宿型機構,等待時間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以上,部分老人住宿型機構甚至要等10年以上。

 

理論上是「供大於求」,但民眾時常一位難求,主因是這1萬多床空床位處偏遠,且礙於收費上限,無法給出「適當」薪資,找不到照護人力投入,有床位也不敢開,由於長照服務管理法對長照機構收費有天花板限制,並非是自由經濟市場機制,無法以供需來調整價格。

 

住宿型長照機構受到收費限制,無法提供滿足市場機制的薪資,自然不易聘請本地的照顧服務員,轉聘外籍移工,移工一樣受到市場機制影響,還要克服語言、文化、照護專業訓練上要求,目前從事照顧工作的外籍移工近25萬人,其中約7成是來自印尼,若未來移工返國,印尼又不再輸出移工,照護人力將嚴重短缺,且日本、南韓、新加坡等也在搶照顧移工,以後如果沒有高薪,根本搶不到人,照護人力都必須及早規劃。

 

長照2.0上路後,大幅提高居家照服員薪資,居家照服員的薪資每月可以有5萬以上。而老人養護機構照服員平均3萬5千元;護理之家照服員平均4萬3千5百元。薪資待遇有明顯差異外,住宿型長照機構照服員很多需要輪三班,一人同時段可能得照顧多人,職務性質更為複雜,因此紛紛求去。

 

住宿型長照機構長照人力被較理想的勞動條件吸引到居家服務、社區式照顧,無疑是對住宿型長照機構經營是雪上加霜,如何充實住宿型長照機構照護人力,是「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資源計畫」優先面對的難題,否則空有硬體設施的建置,欠缺照護人力,如何運作提供服務?

 

此外,自從長照服務管理法,給予住宿型長照機構法人化後,無論是民間資金,尤其是政府十分希望的壽險業資金,均原地踏步,對於政府所描繪出高齡化的長照市場這塊大餅,遲遲不敢投入,若再加上政府重視住宿型長照機構的硬體品質,包含消防跟建管法規給予「適度」規範,都會區域的地價、房價相對高於鄉村地區,在都會區域住宿型長照機構的成本將相對提高,形成台北市住宿型長照機構數量相對減少,淪為「住宿床位資源不足區」。

 

這也是為何民眾會反映,在住家附近難以循得合適的長照機構,而品質優良機構也一位難求。

 

衛福部盤點全國鄉鎮市區住宿式服務床位供需狀況,劃分為完全無住宿式資源區、住宿床位資源不足區,扣除二區域的6處重疊後,總計獎助區域為74個鄉鎮市區。盤點「完全無住宿資源區」含9個生活圈,包括高雄市甲仙區、杉林區,新北市平溪區、雙溪區等。而「住宿床位資源不足區」則有11個資源網區,包括台北市、高雄市、新北市等縣市。

 

衛福部針對公部門及公私協力獎助金額,一般住宿式長照機構每床最高獎助150萬至210萬元,專設認知症(失智)床位的住宿式長照機構新建案每床最高獎助為160萬至220萬元。受此計畫獎助機構設立後,應配合地方政府保留總床數至少10%收容公費安置個案。

 

倘若基本的照護人力未先加以規劃,從勞動條件改善到專業培訓,運用「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資源計畫」投資建置的住宿式長照機構,將形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空有硬體設施,找不到服務人力,床位仍是無法提供服務。

 

針對資源不足區的台北市為例,北市以老年人口結構換算,約有13000人有住宿機構需求。台北市目前則能提供7000床的床位,但由於面臨機構照服員缺工,現在僅能提供8到9成,約5600床到6300床。

 

除了人力不足,台北市房價、租金等高於其他都會區域,政府應主動投入資源,如都會區常因租金貴、空間少,政府應釋出國有土地、空間資源,與民間以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或是增建、改建及修建、營運後移轉(ROT)等模式,降低民間投入住宿機構的成本,才有助於在不同類型的資源不足區建置床位,否則又會陷入過往大型機構輪迴。

 

日前審計部公布「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三期特別決算審核報告」指出,前瞻預算整建長照據點第一期(106到107年),預算實現率83.35%;第二期(108到109年)預算實現率24.32%;第三期(110到111年)迄去年底沒有實現數,99.94%的預算全保留到今年執行,衛福部尚有34.6億元前瞻經費未能用完。

 

當時問題之一,即在於長照服務體系未能整體規劃及資源整合,預算編列僅是滿足長照據點的設置數量,服務據點是否能滿足民眾需求、完成建置發揮功能、人力資源規劃等皆非預算編列前所考慮,完全是數字目標導向思維,希望「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資源計畫」別再重踏覆轍。

 

※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曾任教大學政治學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