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通氣」這張牌已被侯搬上牌桌,又恰好同時撥動了「能源、兩岸」這兩條牽動國家命運的敏感神經。(合成照片/王侑聖攝)
選在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拋出「金門和平倡議」的同日同地,8月22日,侯友宜不甘示弱,主張包含「連接金門、中國廈門天然氣管線」在內的「金廈新三通」,不只是怕「邊緣化」,「通氣訴求」更像是給郭董傳達一則富有深意,只有產業中人才看得懂的「戰帖」,因為郭氏兄弟所主導的「正崴」和「鴻海」,都曾為天然氣事業前進中國,正崴旗下綠能當紅炸子雞,前身為「星崴」的「森崴能源」,更曾直接參與兩岸「通氣」商業合作談判。
將近十年前,郭台銘胞弟郭台強所領導之「正崴集團」旗下星崴公司(即現今森崴能源前身),為了從中國輸入「液化天然氣(LNG)」至金門,與中資國企「中海油集團」旗下福建新能源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且這一簽還拖了近兩年、簽了兩次。
2014年1月17日,雙方先是在我國中央、地方官員見證下,簽訂「合作框架」,預計一年後以船運油槽裝輸之LNG供應金門,並由星崴負責儲站、加壓、管線埋設等工程及管理作業,但一年後再十個月,2015年11月4日,雙方又在南京簽了一次「長期供氣」意向書,並預計當年底前完成合資公司註冊登記,未來將供應金門酒廠燃氣用電需求。
不過,在那之後,此事便不了了之,再無下文。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在侯友宜發表「新三通」後再度被媒體挖出,並被質疑是否牽扯「利益在其中」,而根據網媒引述當年參與MOU簽署的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對友人談話,胡稱「這家公司」十年前已經停止營運,並澄清使用的是瓦斯槽而非管線,與侯「通氣」之說並無關係。
若前述資訊為真,胡惠森所稱「這家公司」停止營運,指的就是與中方合資準備供氣之公司「破局」,至於原因為何,推測除了兩岸情勢丕變外,中方在2014年第一次簽署MOU即坦言「初期預期需求量不大」,或許早有考量不敷成本而抽手;而更大的可能是,中國並不滿足於星崴「以船運至金門再分送燃氣」的作法,而是要回歸管線直通的方式,大量而非有限制地輸出,令當地產生相對依賴性,才會令有價投資,擁有無價的「統戰」回收誘因。
至於星崴,早在改名後著眼光電、風場等綠能市場,和正崴旗下另家以水力發電為主的「世豐電力」分頭開展再生能源王國,該案告吹也並未影響胡在中國的影響力,2017年還能看到中媒引述他呼籲「兩岸中國人通過『一帶一路』一起走出去,一起賺全世界人的錢」,而「金廈通氣」最終白忙一場,僅剩替當年「燃氣類股上漲13.37%」錦上添花的短線題材價值罷了。
而此次參選總統的郭台銘,則是其尚仍主導鴻海的2017年,斥資近15億港元(折合新台幣45.43億元)令旗下富士康入股IDG能源(已於2022年更名為「普達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其該公司第二大股東,而該公司主要業務之一,剛好就是LNG進出口。
種種跡象,使得侯友宜所提出的「金廈通氣」主張,不只時間地點和郭台銘「撞期、撞地」,更像是有極為濃厚的針對性。
順著該理路,揣摩侯團隊心思,若採正向思考,可能是「向郭氏兄弟致敬」,或對郭台銘暗示「只要我當選,你弟未了的心願我會幫忙實現」,就跟此前發布能源政策時納入郭曾拋出的SMR(小型核電站)一樣;如作負面觀想,更像是引導大家試著翻出星崴在金門那段往事後,發現其弟當年以失敗告終,甚至不符合中國期待的「兩岸通氣合作」,再好好訕笑一番,又或是,在中國即有夥伴事業能協助完成「通氣大夢」的郭,被侯「插花插在頭前」,而錯綜複雜的商業利益,對於屢被質疑「政商不分」的郭,一時間也難再對此「直球對決」。
至於侯友宜所謂「金廈新三通」,除了互通「天然氣管線」,尚有「通電工程」與讓當地民眾公投參與決定是否闢建「金廈大橋」等,其所論者皆非新議題。中國不斷對金馬倡議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的「新四通」,晚近除與金門於2018年完成「水費、建設費用由台灣方面買單」的通水,也長期聲稱供電方案論證、電容量準備以及通氣接口都已妥適,「通橋」也經可行性評估,惟不論是「通什麼」,「關鍵基礎設施」所牽扯之國安因素十分複雜,縱使2014年,中國話題商人陳光標到訪金門時,為「倡議起造金廈大橋」,開了價值人民幣5億元(當時折合新台幣約24億元)署名「台灣領導馬英九同志」的支票,馬政府也不予理會,若連有史以來最親中的前總統馬英九都無法貿然出手,產業與兩岸、論述與互信都缺乏的侯友宜,又豈是何德何能?
無論侯友宜想傳遞怎樣的訊息,都在郭台銘宣布參選後,暫被淹沒,除了綠營民代零星反嗆「侯呼應中國新四通」,與台電以具體數據證明備載容量充裕「無需中國通電」等回應,再無波瀾。然而「金廈通氣」這張牌已被侯搬上牌桌,又恰好同時撥動了「能源、兩岸」這兩條牽動國家命運的敏感神經,屆時郭不論是「成功出線」或「整合破局選到底」,會否在參選後正式定稿的能源政策裡納入此案,都值得關注;又答案如為肯定,是採取十年前「破局」的瓦斯槽方式,還是中國方面望眼欲穿的管線連結,過往投資經驗又能帶給他什麼心得,在在都耐人尋味。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