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政權有著本質上的缺陷。因此核武及導彈兩者皆不能放棄。美國無法與僅憑高壓統治維繫的政權開展任何談判,其原因正在於此,且很遺憾的,美國這段時間以來提出應對朝鮮的建議,既不現實可行,也不合理客觀。(美聯社)
當地時間5月29日淩晨,朝鮮在江原道元山一帶試射「至少一枚」彈道導彈。報導稱,這是朝鮮自5月21日試射「北極星-2型」中程導彈以來僅隔8天再次發射彈道導彈,也是今年第9次試射彈道導彈。分析認為,朝鮮多次射彈也許意在展示不屈服於國際社會對朝施壓的意志。27日上午,朝鮮還在咸鏡南道宣德一帶試射「KN-06」地對空導彈。僅隔一天,朝鮮《勞動新聞》5月28日報導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觀看了新型防空武器射擊試驗。至此,金正恩上台5年零5個月的時間裡試射彈道導彈多達54次。相比於已故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掌權的17年零5個月的時間裡僅試射16枚導彈,不得不讓人瞠目結舌。
朝鮮以前所未見的速度進行系列導彈試射。對朝強硬派人物川普就任美國新一屆總統4個月以來,朝鮮已經10次試射導彈,數量達16枚。對朝溫和派人物文在寅就任韓國新一屆總統以後,每週都在試射導彈。朝鮮頻頻試射導彈與國際社會對待朝鮮核武與導彈問題的強硬態度也不無關係。問題在於通過和平手段能否改變朝鮮執意發展核武及導彈的計畫?就結論而言,實際上不可能實現。
不能任由朝鮮肆意發展導彈技術
為了理解國際社會為何採取對朝積極施壓的策略,有必要先從技術層面加以分析。今年5月15日是朝鮮已故領導人金日成的105周年生日,也是朝鮮一年一度的「太陽節」,朝鮮在金日成廣場舉辦大規模閱兵活動,並首次公開3枚洲際彈道導彈(ICBM),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其中之一移動式ICBM「KN-08」。該彈為三級液體洲際導彈,從外形上看,當時的KN-08明顯縮小,並從2段式彈頭改進為擁有一個彈頭,在彈頭與火箭之間則首次發現疑似助推後飛行器(PBV: Post Boost Vehicle)的運載體。PBV是能夠調整ICBM等彈頭姿勢與方向,提升再入大氣層準確度的助推器。在朝鮮中遠端導彈識別出PBV,本次尚屬首次。這場公開的改良版KN-08的PBV上還識別出液體燃料和氧化劑。
部分專家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朝鮮從未試射該導彈是因為其無法正常發揮性能。但這種猜想不到一個月就被徹底攻破。文在寅上台不久,朝鮮就於5月14日在朝鮮平安北道龜城一帶試射該導彈,飛行最高高度達到2千111.5公里,共飛行了787公里。朝鮮稱為「火星-12型」火箭若按正常軌道發射飛行距離將達到4千500至5千多公里。通常將超過5千500公里的射程視為ICBM,因此可以說朝鮮此次試射的導彈是准洲際導彈。該導彈的核心是推力為80tf(ton-force)的引擎,朝鮮稱其為「白頭山系列火箭引擎」(以下稱白頭山引擎)。朝鮮已於今年3月實施新型大功率火箭引擎的地上點火試驗,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對試驗結果表示滿意(還聲稱一種「事變(革命)」),背起了國防科學技術的負責人。朝鮮中央通訊社甚至將「火星-12型」導彈稱為留給子孫萬代的寶貴的國寶—「主體彈」,在場專家淚流滿面。朝鮮經兩代人的努力成功試射導彈的消息讓朝鮮專家喜極而泣,僅憑這一點就應該明白讓朝鮮放棄核武及導彈是多麼不切實際的想法。唯有理解這一點方可制定出現實可行的方案。
導彈專家們通常認為朝鮮的這一引擎2或3個捆綁在一起,即可組成一節型火箭,二節型火箭搭載的核彈頭即可攻擊到美國西部地區乃至整個華盛頓等東部地區。也就是說朝鮮可以實現實戰使用ICBM。此外,朝鮮還主張「火星-12型」不僅可以搭載標準型核彈頭,還可以搭載重型核彈頭。這也是專家們關注的問題。實際上,前蘇聯在20世紀6、70年代開發的「SS-11(鑫穀導彈: Sego missile)彈道導彈」就搭載一個80噸引擎和數百公斤的核彈頭,證明其可飛行1萬1千公里攻擊美國本土的能力。也就是說如果朝鮮進一步提升導彈效率,僅憑一個白頭山引擎就可以搭載核彈頭飛行1萬多公里。
朝鮮成功取得白頭山引擎燃燒試驗,僅僅兩個月就接連成功試射搭載該引擎的新型導彈「火星-12型」。值得一提的是,朝鮮在首次試射「火星-12型」導彈就取得了成功。不過,專家們認為朝鮮至少進行過三次試射「火星-12型」的嘗試,且都以失敗告終,但最終還是如願以償地試射成功。也就是說,朝鮮今年失敗的幾次試射,不是舞水端及KN-17新型導彈,而是「火星-12型」。實際上,有關情報機構認為朝鮮很有可能在2至3年內成功開發ICBM。朝鮮發展導彈的開發速度遠超常識,專家們對此幾乎一致認可。而朝鮮在導彈推進燃料與準確度發展水準同樣讓美日韓情報機構大為驚詫。
近期,朝鮮成功試射固體燃料導彈「北極星-2型」,並正式宣佈實戰部署。這一變化是朝鮮核武及導彈帶來的重大安全威脅。「北極星-2型」導彈的射程大約能達到2千公里,是屬於中遠端彈道導彈。值得關注的是「北極星-2型」的準備時間僅為5分鐘,比起液體燃料導彈30分鐘至1小時30分鐘的準備時間大大縮短。朝鮮開始量產這種戰略武器意在令韓國軍隊的殺傷鏈(Kill Chain)喪失能力,出現緊急情況時還可以用核彈頭攻擊包括沖繩在內的的駐日美軍基地(89處),牽制美國派遣援軍。朝鮮首次公開「北極星-2型」導彈彈頭裝載的攝像頭在試射過程中所拍攝的地球上空照片。這組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顯示朝鮮已在彈頭部位裝載控制姿勢及方向的控制器(controller)。與此同時,從這一點還可以證明朝鮮已經具備洲際導彈的必備技術能力,足以實現「北極星-2型」導彈彈頭準確地再入大氣層(Reentry)。
分析認為,朝鮮在固體推進劑方面取得飛躍式發展,很可能是從中國、巴基斯坦、伊朗等國引進了相關的技術和設備。中國首次開發固體潛水導彈(SLBM)「巨浪-1號」的同時並行開發陸基型「東風-21導彈」。在這一過程中,構建量產固體推進劑的基礎,並開發與之相關的短程、中程導彈出口巴基斯坦、伊朗等國。
朝鮮執著於開發核武及導彈的原因
1950年爆發韓國戰爭(朝鮮戰爭)以後,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開始開發核武及導彈。發展核武及導彈是朝鮮國家大戰略的核心因素,也是朝鮮實現強國夢想的關鍵因素。沒有可以直接攻打美國的核武及導彈,不僅無法實現朝鮮強國夢,更無從談起「先軍政治」這一朝鮮最大特色。
近期,美國公開表示美國希望看到朝鮮棄核,但無意推翻朝鮮政權(regime change)、無意入侵朝鮮,並且可以對朝鮮的現存體制做出保證。可是這絕對不是朝鮮能夠接受的條件。縱觀朝鮮發展核武的歷史,就可以理解朝鮮不會接受美國這一建議。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朝鮮發展核武是由首爾大學工學院院長李升基等韓國戰爭期間越北(投奔朝鮮)人物所主導。1950年,與李升基博士一同越北的人物包括呂慶九、馬炯玉、李世勳、金泰㤠、李昌植、申鉉奭教授等,他們都是當代最高水準的科學家。
尤其是李升基博士,作為朝鮮開發核武事業的領頭人物,從1967年開始出任朝鮮第一任原子能(原子力)研究所所長,直至1996年去世之前都在主導朝鮮開發核武事業。李升基博士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化學專業,並在該大學化學研究所工作期間成功開發比尼龍(nylon)韌勁更強的維尼綸(vinylon),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級科學家。越北後,李升基博士出任咸興科學院副院長長達32年,期間發表多部著作。其中1972年發表的《化學事典4》詳細記錄核子試驗及其反應,顯示出核技術開發研究取得的卓越成績。尤其是李升基博士負責管理的興南肥料廠是日本秘密開發核武的地方,一直到1967年朝鮮成立核武器研究所所長之前,一直在此處開展核武器研究工作。
絕大多數觀點認為,朝鮮之所以成立原子能(原子力)研究所的目的在於開發實用性的核武器技術,而不是單純的研究目的。多數分析認為,李升基博士關注的焦點在於實用性研究,而不是理論研究,而其攻讀的纖維工學專業,該研究技術更可以實現核燃料再處理設施,因此在其擔任鹹興科學院副院長期間就已基本完成實用性研究。朝鮮核武是隨著李升基博士等第一代越北科學家的主導,第二代蘇聯留學派科學家的加入而實現。朝鮮成功開發內爆型鈈核武,得益于李升基博士的重大貢獻。李升基博士曾獲「列寧獎(Leninskie premii)」,在朝鮮受到英雄待遇。
然而,朝鮮執意發展核武及導彈的本質原因在於朝鮮不信任美國。事實上,朝鮮不僅不信任美國,對中國、俄羅斯同樣不信任。有分析認為,中俄兩國是朝鮮幕後的保護傘,其實不然。前不久公開的檔案顯示,20世紀80年代初,金日成與柬埔寨王國前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會晤期間就曾表示蘇聯不可信,中國不信任。
自爆發韓國戰爭開始,朝鮮就為確保獨立的戰爭能力而努力。韓國戰爭期間,金日成對中國和蘇聯徹底失望。朝鮮自1956年發生「八月宗派事件」 註更多朝鮮政府內部一些高級官員試圖聯合中蘇廢除時任最高領導人金日成並取得對政府的控制,然最終未遂。以此為由,蘇聯派、延安派遭到肅清以後,對中國和蘇聯的懷疑進一步加深。此外,隨著經歷中蘇關係惡化期間與蘇聯交惡(62~64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與中國交惡(66~69年)時期,朝鮮開始追求不依仗中蘇的獨自路線。總而言之,朝鮮的軍事冒險主義有著其深遠的歷史背景,而非一朝一夕形成。
此外,朝鮮不會接受美國建議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美國並沒有切實保障朝鮮體制的現實可行之法。即,違背美國堅持的價值觀和原則,以及經濟援助不可能帶來棄核或和平的國際環境之結果。若要保障朝鮮體制,美國首先要停止對金正恩高壓統治的誹謗與施壓。問題在於美國能否放棄一直以來追求的「自由」和「民主」、「人權」及「平等」等的價值與原則,美國能否說服美國民眾與其他自由主義國家?此外,保障朝鮮體制的方案還包括經濟援助。問題在於即便朝鮮將經濟援助用於鞏固金正恩的統治地位,而不是朝鮮民眾的生死,美國也要做到不以為意。從以往的經驗而言,美國曾多次陷入朝鮮欺瞞戰術。美國是否會重蹈覆轍?就目前而言朝鮮民眾揭竿而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這種情況一旦發生美國是否應該挺身而出守住金正恩體制?
朝鮮為何不顧改革開放,選擇孤立與核武裝和強盛大國硬碰硬之路,原因不言自明。這是因為金正恩政權有著本質上的缺陷。因此核武及導彈兩者皆不能放棄。無法與僅憑高壓統治維繫的政權開展任何談判與外來協助,其原因正在於此。筆者認為,很遺憾,美國提出應對朝鮮的建議既不現實可行,也不合理客觀。
朝鮮執意發展核武及導彈還有一個原因。如果朝鮮一旦成功開發核武器,並擁有發射該武器的手段(導彈),這將在朝鮮與該國之間產生「默認《互不侵犯協定》」的效果。美國表示將對朝鮮棄核後的金正恩體制與目前的金正恩體制一視同仁,老實說無法用理性思維來理解美國這項建議。一言以蔽之,美國這項建議可謂是荒謬的念頭(nonsense)。不可否認,朝鮮一直在努力確保獨立發動戰爭的能力,期待著有朝一日將美國擠出韓半島問題之外。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應將「棄核」作為解決朝鮮核武及導彈問題的方向,而不是「(核和導彈)凍結」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延伸閱讀】
【熱門影片推薦】
●紅毯時尚SHOW 坎城影展風光閉幕
●阿富汗汽車炸彈爆炸釀400死傷 多國使館被炸毀
●因應北韓飛彈測試 美軍測試飛彈防禦系統
※作者為韓國湖西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