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時機操作「台灣加入中國人的邦聯」什麼目的

凌晨閱讀筆記 2023年09月16日 07:00:00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提出台灣加入「中國人的邦聯」,恐怕操作疑美論和製造親中統一氛圍以影響2024大選,才是最重要目的。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提出台灣加入「中國人的邦聯」,恐怕操作疑美論和製造親中統一氛圍以影響2024大選,才是最重要目的。

台灣加入「中國人的邦聯」完全不具可行性,或許新加坡可先試著脫美入中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於週三(13日)接受台灣「亞太千里論壇」邀請,至政大公企中心發表演說,拋出台灣可以和中國共組一個「中國人的邦聯」(Chinese Commonwealth)的「建議」。

 

楊榮文宣稱,「星國作為中國和台灣這個華人家庭的親戚」,台灣過去經歷威權政體統治,能理解為何許多人不希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因此建立一個「中國人的邦聯」為兩岸可能的未來方向,以此致力於導向「最終和平統一」的漸進式過程。

 

這個「中國人的邦聯」提議是否符合政治學上的邦聯架構或許可以討論,但楊榮文既然強調「中國人的」和「最終和平統一」,就表明這是個通往「一個中國」的過渡性質統合組織,台灣若接受最後還是會成為中國的一省。在不需面對戰爭的壓力和形式和平下,對相當多的台灣人還是很有誘惑力,可解讀為包著糖衣的毒藥。

 

邦聯(confederation)是國與國之間的鬆散結合,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凌駕成員國的中央政府,按理成員國可以隨時脫離。相較於聯邦(federation)為國家的一種形式,邦聯則比較像國際組織,有如歐盟(European Union)。

 

類似形式的國際組織政體還有國協(commonwealth,也可譯作邦聯),通常是基於歷史因素的更鬆散結合,如殖民地獨立後成立的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和蘇聯裂解後成立的獨立國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比邦聯更沒約束力。

 

我在1990年大一時曾向當時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柯景昇問過這個問題,民進黨是否會考慮接受「中華國協」?當時柯前議員立刻回答:「當然願意啊!」我不清楚這是他的個人意願還是當時民進黨的多數共識。

 

2015年4月初,曾任民進黨兩任主席的許信良於接受中媒訪問時表示:「台獨從來就不是民進黨建黨初衷」、「民進黨當時完全是不排斥統一的,沒有獨立的訴求」等語。過去被稱為「變色龍」的許信良或許不能代表林義雄、陳水扁上任黨主席前的民進黨,但我猜測「中華國協」應是當時民進黨內部已討論過的兩岸統合形式之一,不過加入國協的成員必然是主權獨立國家,光這點中國就不可能同意。

 

2016年5月,已故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在平面媒體刊登廣告,倡議以「兄弟之邦」跟中國建立正常關係。根據施正鋒教授的文章透漏,辜寬敏在更早之前就有類似的看法。這個「兄弟之邦」表面上是向習近平喊話,實際上論述的對象則是針對當時即將上任的蔡英文,希望能影響她在520總統就職典禮的演講,對中國展現更大善意。可見傳聞已久的「親中獨派」,並非毫無根據的說法。

 

楊榮文除建議組成「中國人的邦聯」,還唱和國民黨及統派人士的疑美論,大談美國的對台政策是將台灣當作對付中國的棋子,台灣領導人要避免被美國利用云云。

 

不管基於國內、兩岸還是國際現狀,2024年大選的最重要議題已不再是統獨之爭,而是親美和親中的選擇。很顯然,楊榮文這個「中國人的邦聯」的「建議」,目的就是誘使台灣倒向親中陣營。

 

這或許是新加坡政府的內部態度,但從來沒形成公開政策。新加坡的國策向來是在美中兩大強權中力圖保持等距中立,經濟上緊跟中國,軍事上卻依賴美國,實在沒資格對台灣說三道四下指導棋。

 

如同國協,邦聯的成員也是獨立國家,台灣若要加入「中國人的邦聯」,中國是否也要先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並先加入聯合國?這個議題根本沒討論空間,因為中國不可能同意。

 

所以楊榮文的「建議」完全不符合兩岸和國際現實,也不具可行性。以他過去的外交經歷不可能不清楚這些問題,因此他提出「中國人的邦聯」,或許有緩和兩岸衝突和穩定印太地區的意圖,但操作疑美論和製造親中統一氛圍以影響2024大選,應該就是其最重要目的。(本文轉載自凌晨閱讀筆記臉書專頁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