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逐總統大位上,郭台銘是主角,賴佩霞該扮演的是稱職的配角。配角過於投入與搶戲,恐怕不是什麼好事。(攝影:張哲偉)
說實話,我押根兒就不喜歡郭台銘,也不想對其相關事項發表評論。不為什麼,就為他霸道不講理(下屬已經請好難得休假,也帶了家人上飛機,艙門都關了、不可能下機,郭台銘還強人所難,命令部屬下機,如不從就開除,而且還有2次),也為他習慣性跳票(亞歷桑納州工廠規模與原先承諾不符、CNN還整理了鴻海的投資跳票史…),更為了他動不動就告人。但不得不說,今天他挑選賴佩霞擔任副手還真是一著好棋(這雖是郭的決定,但應該是智囊的主意)。
怎麼說?首先這著棋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殺競爭者個措手不及。原先大家猜測的李紀珠、陳嫦芬,二人不只專長與郭重疊,李還與郭同為外省籍,難以發揮1+1>2的效果。而賴佩霞在省籍上既可補郭不足,其專長在藝術與心理學領域,且又在《人選之人》中扮演能吸引年輕人選票的總統,不只在性別與專長上有互補效果,還能發揮戲劇移情的效果。更能在郭霸道無情的形象外,添加惜緣重情的吸引力。
佛教認為眾生都是「有情」,就是指情的感染力連人以外的動物都有效(有養寵物的應該都可以理解,而且只要參照歷次選舉,與總統養寵物這件事,就可以了解寵物在選舉上的加減分效果)。而且,「以理服人」雖能「服人之口」,卻不一定能「服人之心」;在道理上辯贏對方,卻不一定能讓對方「心服口服」,甚至還可能創造出死對頭來;因為要證明自己只是在口才上技不如人,就一定要千方百計讓對方失敗,才能證明自己終究正確。
而賴佩霞不愧是念心理學的,一開始就訴諸感情。2016的一例一休因為沒有廣泛與民眾討論,也沒有得到支持,導致每天看見的小店(甚至是「愛店」)一家一家的關門歇業,而且還和疫情導致商家休業的現實狀況連接起來。有待記憶的過去,變成了眼前所見的當下。說服力十分強烈,會讓人忘記這個連結其實是一種跳躍,2016容或因一例一休造成經濟受損,但當下的經濟狀況卻絕大部份來自疫情與地緣戰略的衝擊。
一碼本就歸一碼。2016至今都是民進黨絕對執政,一旦混淆面對,就是把所有責任全歸諸民進黨。的確,作為執政者不可能也不應該推卸責任,但檢討責任時不也該分清事件、時間,才能分清確切的責任歸屬。
但她繼讀混淆的主調,把台灣經濟不好只歸諸於兩岸衝突,似乎只要兩岸和諧,台灣的經濟就會是浴火鳳凰,重回兩位數成長的年代。但經濟好壞絕非單一因素所導致,它其實是多元因素所共同決定的。如果只認為兩岸是唯一因素,那就犯了過份簡化的毛病,和主張經濟決定論的教條共產主義一樣,都在歸因上過於幼稚。
而經濟不好會影響到誰?賴佩霞用青年被騙到柬埔塞參加詐騙集團,最終甚至喪命的悲慘下場。表面上看來,這似乎只在吸引青年,台灣經濟如果好,青年就不必遠赴重洋、喪命異邦。但這其實「一魚多吃」,因為心疼這些青年下場的,絕對不只有青年,更多的是他們的家人、父母和阿公阿媽,所以它吸票的結果應該是幾何級數。
而演講結尾引用某位因太陽花學運而與父親決裂的青年為例,強調沒有必要為了政治與選舉而犧牲家庭的和諧。同樣訴諸情感,但卻在於指責從太陽花學運以來為了政治目標,而導致社會不同世代的對立與衝突。潛台詞是,該為此負責的當然是民進黨。為什麼?因為經濟不好是因兩岸不和諧,而如果當初沒有太陽花學運,服貿就會順利簽定,經濟就會好,青年就不必喪命異鄉。而反對服貿、支持太陽花學運的,不就是民進黨?
這場演講除了上述主調外,還有為郭台銘參選正當化的作用,也同樣從情入手:先說大家只看到郭霸氣的一面,卻不知郭曾為公司能拿到訂單(翻成白話,就不是為了自己),去客戶家送禮而在門口站著淋雨許久。但先不管拿訂單是否得循私送禮,媒體報導郭經常叫屬下罰站(〈那是我進鴻海之後,第一次被罰站〉),那麼客戶讓郭在雨中久站,不正是「一報還一報」?有什麼可抱屈?而且為了公司拿訂單,固然是為了同仁的生計,但公司難道不是郭一手創立,而與他息息相關嗎?所以,為了訂單罰站,究竟是為了同仁,還是為了自己,其實很難分辯。
她還用幽默的方式幫郭解套,說他善良、有能力、有錢,民調卻落到最後第一。表面上的調侃,其實是為郭抱屈。並結合自己的溝通專長,說出來參選是在內部、在藍白之間溝通,使郭的參選理由得以被強化。但沒說的潛台詞是在兩岸間也要發揮溝通的作用,以期使兩岸和平相處,而台灣得以和平繁榮,而這也呼應了郭的兩岸政策。
所以,從作為副手的角度看,賴佩霞充份發揮了互補,甚至是遮掩主帥缺點的作用。但一登台就技驚全場,光芒還似乎壓倒了郭,會不會「功高震主」還有待觀察。畢竟,在競逐總統大位上,郭是主角,賴佩霞該扮演的是稱職的配角。配角過於投入與搶戲,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但令人疑問的,也是賴佩霞所自問的,就是為什麼自己要淌這趟混水?她長期作為獨立新女性的代表,考慮的理應不是個人的私利,而是她演講中不斷重申、也是她實際上努力從事的:溝通。也就是她認為台灣眼前的各種紛擾來自於缺少溝通,而她的所學讓她相信她可以對此有所貢獻。
這種善良的動機雖讓人不得不重視,但是溝通就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溝通之所以可能有效的前提是,雙方矛盾是因為誤解,一旦化解,就能回到原初和諧的狀態。這種顯然預設了任何團體從一開始就是一片和諧、沒有衝突,純粹只是因為表達的不恰當而導致誤會與衝突。一旦化解誤會,就能消彌衝突,而回到最初的和諧。而且溝通如果要有效,雙方都必須不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既定前提。但中共要求台灣得先接受「九二共識」,不就是一個事先綁定了子賽局的「請君入甕」?
事實上,任何團體都是異質、衝突,最後經過妥協而成就的。即便表面一團和諧,也不能抹除內部存在不同異見的事實。黑格爾的辯證法正可以用來形容這種過程,從一開始乍看的和諧,接著在關鍵問題上表示出雙方的不同意見,而在極力爭辯或鬥爭後,達致初步的暫時共識。但這只是初步共識,不代表接下來的過程中不會有不同意見。相反的,不同意見的存在是正常的,因而我們永遠也不可能達到最終的共識。但就在這個不斷爭辯、衝突與修正的過程中,雙方都不斷調整自己的立場與意見,而達到不斷往前進的目的。
而且當代心理學的長足發展,早已顯示出「自我」並非單一同質,其中有各種不同的異質存在,只是暫時被統整在「自我」的名下。因此,常人也會做出自己都難以理解的事來,更不用說人際間的各種誤解。所以這些異質的存在,就註定了「溝通」最終的失敗。而且溝通使用的是各種表意的文字、語言、符號…,而它們的存在與使用規則並非有著完整事先設計,而母寧只是一種意外。所以與其說是人掌握語言,不如說是人透過先於自己存在,而且無法完全了解的語言來表達。而既然人無法完全了解語言,那麼透過語言的溝通又怎麼可能完全成功?所以其動機固然良善,但成果恐有待觀察。
而且「情」固然重要,但如果為情廢理,不就因私害公?郭台銘參選如只是因為接連兩次被朱立倫戲耍羞辱,一怒之下與國民黨撕破臉,恐怕難以承擔大位重責。這就像川普原本未必要選2016年總統,但歐巴馬在2011年白宮記協晚宴上大吃川普豆腐,玩笑開到變羞辱:投影螢幕上出現如果川普選上會對白宮帶來的改變,白宮變成高掛川普招牌的飯店、賭場和高爾夫球場!記恨的川普在選上總統後,就以拒絕出席已成慣例的白宮記協晚宴作為報復。
總統候選人果真如此,恐怕再好的副總統候選人與再強的智囊團也無濟於事。因為恨只會使他盲目與衝動,進而失去身為總統的高度,而無法善盡公職責任。更何況他還有與對岸間更多的利害相關問題有待釐清,這些恐怕都不是一句「已非鴻海董事長」可以撇清的。畢竟面對盤根錯結、相互糾纏的現實利益問題,能夠斷然割捨、快刀斬亂麻的,恐怕是少之又少。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