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地政司長王成機。(楊約翰攝)
台灣地狹人稠,珍貴的土地資源需要完整規劃與管制,《國土計畫法》將於2025年5月全面上路,目前全台縣市都在進行國土功能分區圖繪製作業,卻造成部分民眾的不安與疑慮。政治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今(25日)舉辦「空間資訊與國土計畫」論壇,邀請多方專家學者參與,探討如何讓國土空間規劃健全發展,邁向國家永續發展願景。
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解決台灣過去土地發展亂象,《國土計畫法》已於2016年5月1日發佈,現階段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正積極劃設國土功能分區,重新檢視與規劃為國土保育、海洋資源、農業發展、城鄉發展4種地區,將促使台灣土地的利用更為明確,達成「適地適用」的目標。
對此,政治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楊松齡指出,國土功能分區涉及國家的經濟與產業發展,甚至會影響到個人的財產權,規劃結果將決定土地能否開發,因此利用圖資連結大數據,空間資訊技術,強化國土空間資訊,將有助於落實國家治理。很高興今天能邀請產官學界來分享相關工具應用,如何讓國土分區使用能確實與落實、保障人民財產權。
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表示,台灣的國土分為「都市土地」和「非都市土地」兩大類,未來會將都市土地的管理與非都市土地管制併在一起,讓台灣的都市計劃做完整結合,而國土計畫也將整合陸地與海域,但如果缺乏基礎的空間資訊,就無法善盡國土管理。內政部近來積極整合相關圖資,期待透過此次論壇,產官學研界分享意見與交流,讓內政部未來可以做得更好。
國家地理資訊系統(NGIS)已完成建置核心及基礎圖資(九大資料庫),目前有三大成果,包含中央機關有圖資項目超過1400項、國家底圖靜態2D、3D資料可視覺化展示各式主題、空間資訊科技結合智慧應用。即將進入第三階段利用圖資連結大數據資料,建立模擬情境,自動分析預測,輔助智慧決策的數位孿生期。
針對現階段的國土功能分區作業,內政部地政司長王成機說明,國土保育地區是《國土計畫法》很重要的議題,如何保護優良農地、保障糧食安全、太陽光電是否會損壞農地、原住民傳統文化的保障、山坡地管理條例等,都是民眾關心的議題,這些在《國土計畫法》內都會充分考量。
王成機也提到,以開發科學園區為例,政府可以利用NGSP(空間資訊平台)跨領域預測,獲得人口資料、環境敏感區域等圖資,進而說明為何允許開發。內政部將會致力訂定《空間資訊及測繪政策白皮書》,提供區段徵收、市地重劃等公共建設所需要的數據分析,最後實現智慧化國土空間布局與公共建設精準投入的目標。
從學界觀點來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詹進發表示,國土計畫關乎國家的永續發展,空間資訊技術在決策支援方面發揮極大的功效,若能與時俱進強化「國土空間資訊平台」,營造健全的環境,促進產官學界的合作,針對學術研究用途適度減少資料供應與系統服務的管制,不僅為國家培育相關人才,同時也有利於學術研究與相關產業發展。
產業界關注空間資訊於工程的跨域應用,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資深協理鄭宏逵分享,為追求國土的永續發展,國土擘劃重視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的永續和諧,測繪新技術建置空間資訊能夠實現數位基礎建設,像是無人機航拍勘災與3D建模技術的創新運用,三維點雲模型(光達掃描)輔助工地施工檢核、安全管理,同時能建構3D實境,協助設計方案溝通。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