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蝸藤專欄:全球南方、中美脫鉤與分配正義(之一)

黎蝸藤 2023年09月28日 07:00:00
在中國的民族主義官方媒體的宣傳中,「金磚國家」就是拉起「全球南方」,對抗「美西方國家」的工具。(金磚五國外長/美聯社)

在中國的民族主義官方媒體的宣傳中,「金磚國家」就是拉起「全球南方」,對抗「美西方國家」的工具。(金磚五國外長/美聯社)

去年年初,俄國以滅國或(退而求其次地)割佔土地為目的,悍然入侵烏克蘭,國際秩序「禮崩樂壞」,正式宣告了「後冷戰時代」或「全球化時代」的徹底終結。雖然這個新時代還沒有公認的統一稱呼,但我們不妨先稱之為「新冷戰時代」。

 

如果說作為「新冷戰時代」元年的2022年,國際關注的頭號重點就是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那麼作為「新冷戰時代二年」的2023年,主題則變成了國際各股勢力在動盪年代搶佔山頭,縱橫捭闔,合縱連橫。這個過程中,「全球南方」這個稱呼,也突然紅火起來。

 

「全球南方」,就是以往稱的「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它與「北方國家」即發達國家相對,經濟發展較慢的國家分布較為南方,於是就有「全球南方」之稱。「全球南方」也不是一個新詞,最早在六十年代末就出現了,只是以前沒有那麼多人用。那麼,為什麼「全球南方」這兩年又重新紅火起來?

 

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這三個詞中,「第三世界」是最先紅火起來的。在冷戰時代有「三個世界」的理論。各個版本中略有不同。比如在國際版本中,美國和民主陣營的國家(美日英加澳紐法德意及西歐諸國)是第一世界,蘇聯和其東歐傀儡國家是第二世界,其他國家是第三世界。在中國毛澤東的版本中,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民主陣營和東歐國家是第二世界,其他國家是第三世界。總而言之,第三世界這個詞,其政治成分非常濃厚,第三世界,就是東西方對抗之外的其他國家。

 

到了冷戰結束,全球化開始,第二世界突然崩潰消失,於是第三世界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以經濟發展為導向的「發展中國家」就成為更常用的用語。

 

「全球南方」的興起有幾個理由。

 

第一,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之後,後冷戰時代或全球化時代結束,全球主題從「經濟發展」重新向「國家安全」回擺。於是,以經濟發展為導向的「發展中國家」,讓位於政治導向的「全球南方」,這和「第三世界」讓位給「發展中國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有人認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對應,而發達國家英文中是「已發展國家」,於是暗示了發達國家的「優越性」及「模範性」。這和多元化的理念不一。這種說法多少有點「左膠」。但確實有人認為,世界發展不是只有「已發展國家」這樣一種模式或發展方向。這和生物學上,以「演化」取代「進化」也是道理想通。

 

第三,這是筆者要展開討論的,就是經過三十多年的全球化,在「發展中國家」裡面,已經明顯出現分化。一些國家,無論按照經濟實力還是社會發展指數,已經和發達國家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如果沿用「發展中國家」的名義,不但名不副實,還霸佔了應該留給真正的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換言之,隨著時代推移,「發展中國家」這個名稱,已經不能真正反映時代變遷。「全球南方」這個名詞,讓一些已名不副實的「發展中國家」,找到了留在這個類別中的新理由。

 

現在發展中國家有幾個定義。但和「享受優惠政策」最密切相關的,莫過於世貿組織的分類。分在發展中國家類別,可以享受大量優惠,而不必承擔多少義務。分在發達國家就反過來,義務多多,優惠很少。有趣的是,世貿組織是通過「自我聲稱」而分類,當時發達國家「高風亮節」,都聲稱自己是發達國家,承擔幫助後進國家的義務。當年的自我聲稱,基本符合實際,爭議不大。

 

但過了幾十年,出現了兩類不再名副其實的國家。一類是新興工業國和貿易國,比如中國、韓國、新加坡等。一類是石油國家,尤其是中東等鉅富國家。

 

這樣國家至少有十幾二十個,但只有韓國一個國家「高風亮節」,在2019年自願放棄了「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不再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不再佔用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其他國家就是賴在「發展中國家」類別中不肯退出。

 

其中,中國依然佔著「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在這幾年飽受爭議。中國經濟已經貴為世界第二大國,如果按照PPP計算早在2016年左右已經超過美國世界第一。製造業和貿易額,也都是全球第一。社會發展指數更是高居世界前列。比如人均壽命、識字率、全民脫貧率等,比美國還高。軍事實力更是「超俄趕美」。這些都是中國傳媒自己宣傳「厲害了,我的國」、「美國慌了」的時候,拿出來說「中國好棒棒」的材料。

 

然而,一說到要中國「摘去發展中國家的帽子」,中國就找出一大堆理由推搪。話語不外乎中國網友所說,「吹噓談總量,裝死談人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更指責美國:「美國想把『發達國家』的帽子強加給中國,不是出於對中國發展成就的讚賞肯定,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把剝奪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張牌。」

 

中國長期待在「發展中國家」類別中是個既定目標。正如中國主席更反覆聲稱「中國永遠是發展中國家」。

 

有的人為中國辯護認為,中國不肯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主要是政治因素。然後就會說,事實上中國現在已沒有多少優惠了云云。

 

此話大錯特錯。政治因素固然重要,但經濟因素,「永遠佔便宜,不肯負責任」,至今同樣還是極為重要的原因。這裡舉四個例子。

 

中國反覆聲稱自己「永遠是發展中國家」,就是「永遠佔便宜,不肯負責任」。(美聯社)

 

第一,中國長期不按進入世貿承諾,真正開放國內服務業市場(特別是金融、電訊、醫療、教育),就是利用了自己是「發展中國家」為辯解。在美中貿易戰之前,中國對消費品的關稅,大大高於美國同等關稅,也是利用了「發展中國家」的地位。

 

第二,中國把「碳中和」承諾時間推到2060年,就是因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所以比發達國家晚十年。同時至今中國還繼續碳排放增長,在2030年前都不到頂峰。中國還要用發展中國家的身分,要西方提供中國資金和技術減排。

 

第三,中國政府長期補貼中國產電動車長達十年之久,沒有一款進口車獲得同等待遇。可以對比的是,美國出台對國產車的補貼政策,比中國還溫和,歐洲立即強力反對,認為違反了世貿原則。但是中國補貼十年,歐洲一句話都不說。現在中國的補貼養肥了國產車,開始大舉進攻歐洲,歐洲才急忙要展開反補貼調查。這除了歐洲一向對中國軟弱之外,還有就是中國利用了發展中國家的身分打掩護。

 

第四,中國電商大舉進軍美國,用極為便宜的郵費降低售價。中國到美國的郵費比美國國內郵費還便宜。這是因為中國在萬國郵聯以「發展中國家」身分,其跨國郵費獲得目的地國(即美國)大量財政補貼。可笑的就是,美國國營郵政USPS一直虧本經營,需要美國納稅人大量補貼。其中大量的成本,就是補貼給中國電商衝擊打垮美國電商。

 

這種情況令美國忍無可忍。6月份,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結束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法」(Ending China'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ct)的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採取措施,在和中國簽訂的各種條約中,以「發達國家」對待中國,在國際上也要推動國際組織終止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並將中國的地位改為「發達國家」。更早的時候,眾議院已通過類似法案。等待參議院投票交給拜登簽署即可生效。從目前情況看,只要排期進入投票就必通過無疑。

 

雖然中國極力反對,但是中國的分量和發展程度擺在那裡,一面說自己多厲害,一面又說自己還是發展中國家,難免令人疑惑。

 

於是,「全球南方」這個名詞,正好能讓中國「拿到槍」。「全球南方」對中國而言,有好幾個好處:

 

第一,如上所述,減輕了名詞中的經濟屬性,減輕了真正的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質疑。

 

第二,鼓動了「全球南方」國家對「北方國家」的敵意,因為「全球南方」不但是一個名詞,還是一套話語,其內涵就是「南方國家」現在的落後是「帝國主義遺毒」,「殖民主義遺毒」。把已經是歷史的殖民主義重新拉入現實政治。

 

第三,中國從來不認為自己也是「帝國主義」,而是把自己也定位為「被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侵略的受害者」。於是就找到能和「全球南方」國家的共同政治基礎。

 

第四,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拉幫結派,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推倒「美治和平體系」。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南非金磚國家會議中,「金磚國家」宣布接受六個新成員:埃及、沙特、阿聯酋、埃塞俄比亞、伊朗、阿根廷。以後還可能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民族主義官方媒體的宣傳中,就是拉起「全球南方」,對抗「美西方國家」的工具。(待續)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