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參、眾兩院遲遲無法針對各項預算案達成共識,使美國聯邦政府在10月1日停擺的可能性上升,圖為美國國會山莊。(美聯社)
由於美國聯邦參、眾兩院針對預算案分歧甚深,使得聯邦政府於10月1日因為資金告罄而無法運作的可能性不斷升高,對此,美聯社整理出聯邦政府停擺的原因與影響,便於讀者迅速掌握其脈絡與重要性。
美聯社指出,當國會無法通過某些類型的預算案,並完成送交總統簽署的程序時,就會造成聯邦政府停擺的情形;國會議員必須通過12項不同種類的預算案,向聯邦政府的所有機構撥款,然而審議與協調的過程曠日廢時,因此經常出現以臨時延長撥款法案、被稱為「延續撥款決議案」(continuing resolutions, CR)的方式,維持政府機構的運作。
一旦國會無法通過撥款案,聯邦機構必須停止所有非必要業務,並且在撥款案通過之前,都無法支付薪酬。
目前的撥款法案效力至10月1日、當日也是美國聯邦政府新財政年度開始的日期,若在此之前無法完成立法程序,聯邦機構將在當日零時零1分正式停止運作,且無法預測持續的時間;目前由民主黨掌控的參議院,以及共和黨佔多數的眾議院,都持續針對各項法案進行協調,以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一旦聯邦政府停擺,數百萬聯邦政府員工都將面臨延遲發薪的窘境,其中包括近2百萬美軍人員,以及全美各地逾2百萬公部門員工。報導指出,美國聯邦政府人力將近6成屬於五角大廈、退伍軍人事務部以及國土安全部,雖然現役美軍人員將會持續出勤,但五角大廈超過半數、約44萬文職人員都將開始休無薪假。
此外,包括美國運輸安全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TSA)、郵政人員也都屬於聯邦政府員工;除了直接面臨薪水延緩支付或是無薪假的政府人員,許多仰賴公共服務的民眾也會受到波及,包括辦理護照、醫學臨床試驗以及槍枝購買許可等,都會受到延遲,部分聯邦機構運作的時間也將縮短,根據美國旅遊產業協會估算,聯邦政府停擺的每一天,都會造成觀光業1.4億美元的損失。
在1980年代之前,撥款法案未通過並不至於對美國聯邦政府運作造成太大影響,但在1980年與1981年,時任美國司法部長希維勒提(Benjamin Civiletti)透過一系列法律意見書,指出在未獲得撥款的情況下,美國聯邦機構若持續運作,將有違法之虞。
從那時起,聯邦機構針對各種攸關公眾安全與憲法責任的業務進行解釋與定義,而後在預算案未能如期通過時,僅能維持前述業務運作。自從1976年以來,美國曾遭逢22次撥款中斷的情形,其中有10次導致聯邦員工大放無薪假,且其中有多數是發生在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之後,凸顯出美國兩黨以政府運作為要挾,做為刪減預算的籌碼。
在2018年至2019年之間發生的聯邦政府停擺,則是有史以來持續最久的一次,當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掌控國會的民主黨之間,因為在美墨邊界構築圍牆的議題相持不下,使政府停擺達35天之久,但當時國會仍然通過了部分預算案,使具有必要性的關鍵政府機構運作並未受到影響。
撥款支持政府運作的責任在國會肩上,因此參、眾兩院必須就所有預算案內容達成共識,通過法案後送交總統簽字才能生效,然而目前民主、共和兩黨人士堅持立場,恐難在期限之前達成共識,完成撥款法案立法程序。
不過一但政府停擺時間延續超過數周,來自各界的壓力也將促使國會結束僵持不下的狀態,尤其是現役美軍官兵可能拿不到原本應在10月13日、11月1日發放的薪酬,且民間企業、國土交通運作面臨嚴重影響下,沉重的民意壓力都將使國會必須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