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海鯤」原型艦28日在台船海昌工廠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張哲偉攝)
潛艦國造海鯤原型艦28日在台船海昌工廠舉行了「命名暨下水典禮」,10月1日起開始進行泊港測試(HAT),戰鬥系統電子模組化機板才準備開始要裝入進行系統測試,雖國防部對於潛艦國造後續艦預算,已表達要完成作戰測評後才會編列,據指出,經國安會潛艦專案小組與國防部共同從設計到建造階段檢討發現,當年為落實國防自主與發展政策,潛艦國造原型艦戰鬥系統整合是由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尋找美商來規劃,藉此提升國內在此領域的技術,但發現中科院對系統能力不足,提出多個方案不切實際,為此浪費許多的時間與資源,為避免再發生類似情形,未來量產後續艦的戰鬥系統整合將由美商洛馬與雷神公司,分別組團隊來競爭後續艦戰系的主合約商。
據了解,美商洛馬、雷神都已被告知,目前執行海鯤原型艦戰鬥系統的美商洛馬公司會以現有協力設備商為團隊基礎,例如製造光電潛望鏡的L3Harris公司規劃與洛馬公司策略聯盟;至於負責數位式聲納系統的雷神公司,亦有相當豐富的戰系整合實績,為清楚了解海鯤原型艦戰鬥系統,特別找了海軍為海鯤原型艦聘請的外籍顧問,英國BMT集團加拿大分公司作為策略聯盟,主要是英國BMT集團加拿大分公司目前已經著手對後續艦的性能進行優化的規劃;若啟動量產後續艦,戰鬥系統整合將從洛馬與雷神這兩家參與競標的公司選出。
據指出,潛艦國造戰鬥系統整合一開始是由中科院主合約商,找來美商洛馬公司進行規劃,但中科院先選訂自認為可用的設備,但洛馬公司指明與系統不合,但中科院不接受,經常為此爭執不下,也顯示出中科院對系統與設備專業不足。加上戰鬥系統是潛艦整體戰力的另一關鍵,海軍為讓戰系性能更有保證,近年來不斷向美軍提出戰鬥系統整合改採軍售模式,這樣不但戰系性能有保證且設備不因環境因素而有所變動,但美方對潛艦戰系由商售改軍售的態度,仍堅持以商售模式進行。
至於潛艦艦體的建造主合約商仍是台船公司,主要是海昌工廠的土地與廠房設備都是國家投資,並不屬於台船的資產,後續艦艦體建造的主合約商仍是台船;不過,壓力殼製造技術指導是由韓國「技高策略股份有限公司」(SI Innotec),但因該公司發生內訌,2022年1月12日發生該公司池承昊(Chi Ji Seungho)技術顧問的錄音帶事件,布局第2艘到第8艘潛艦,以及劍龍級升級的技協合約曝光,加上有人向韓國司法單位檢舉SI公司違規輸出潛艦管制技術設備給台灣,經韓國法院審理後定罪,讓SI公司在台負責人被韓國法院通緝中,而台船與SI公司合約是到2025年結束,屆時可能不再會與SI公司續約,但台船在原型艦建造過程中,尚未完全學習到整套焊接壓力殼的核心技術。
但從9月28日海鯤原型艦公開亮相,就被眼尖網友發現艦身帆罩外殼浮起、嚴重不平整。雖台船造艦團隊解釋,因帆罩採用薄板設計,不平整隆起是所謂「瘦馬現象」,一般水面艦也會有此狀況。據指出,這完全是造艦工藝的問題所造成,會造成嚴重不平整,主因是焊接過程熱量太大,才會凹凸不平,雖帆罩不會影響安全,但也顯示電焊工藝的不到位,加上只有原型艦的經驗還是不足,因此台船還需另找有製造壓力殼經驗的國外廠商,為量產後續艦壓力殼作技術指導,才能使量產後續艦計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