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認為沒有伊朗幕後策劃,僅憑「哈瑪斯」無法發起這麼嚴密的大規模攻擊。圖為巴勒斯坦人駕駛以色列軍車上街遊行。(美聯社)
在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7日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攻擊後,伊朗政府高層軍事顧問聲援「哈瑪斯」發動攻擊,並表示支持武裝份子「直到解放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外界則懷疑,這起攻擊行動表面是報復以色列強硬右派份子對阿克薩清真寺的挑釁,實則是用來破壞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兩國趨向正常化關係。
Politico報導,伊朗前革命衛隊司令、現任特別軍事顧問薩法維(Yahya Rahim Safavi)表態支持「哈瑪斯」的攻擊,除了讓外界懷疑德黑蘭當局在這場精心策畫的攻擊行動中發揮了直接作用。對於中東地區其他國家來說,尤其是作為競爭對手的沙烏地阿拉伯更將其視為一個威脅信號,這表明伊朗當局敢於挑起區域衝突,來阻止利雅德當局和以色列在美國主導下實現關係正常化。
沙烏地阿拉伯近期不斷放出信號,顯示兩國外交關係有所進展,掌握沙國實際權力的沙爾曼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在上個月接受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談及與以色列外交關係時透露「兩國的關係每天都在更接近」,敲響了伊朗當局的警鐘。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在3日宣稱:「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賭博的國家將會失敗,它們正押注在一匹失敗的馬身上。」
報導引述中東研究所學者布羅德斯基(Jason Brodsky)說法,伊朗革命衛隊高層和「哈瑪斯」在9月時於黎巴嫩舉行了會議,這可能為7日發動的大規模攻擊提供了線索。「哈瑪斯」和伊朗關係曾經因為敘利亞內戰爆發而疏遠,因為伊朗政府支持阿塞德政權,而「哈瑪斯」則支持叛軍推翻阿塞德,因此「哈瑪斯」轉而親近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卡達;然而隨著周邊穆斯林國家局勢變化,「哈瑪斯」最終被迫重新支持德黑蘭當局。
位於華府的保衛民主基金會智庫高層尚澤(Jonathan Schanzer)表示,他相信這次攻擊行動,伊朗之手在背後發揮了重大作用。尚澤指出:「此前的攻擊模式都是零星的自殺式攻擊和發射土製火箭;但這次卻攻入以色列腹地並完成一項極具代表性的攻擊行動…這打擊了以色列國防軍的核心,擊中了以色列的心臟,這與過去所看到的任何『哈瑪斯』行動都不同。」尚澤強調:「這表明該組織在這起行動中做出嚴密的戰略決策,如果背後沒有德黑蘭在背後下指導棋,僅憑『哈瑪斯』應該無法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