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沒有在國慶日裡消失,中華民國只在那些心中沒有台灣、專幹一些損人不利己的政客腦子裡不見了。(圖片摘自蔡英文臉書)
就在馬英九以「不為『台灣國慶日』背書」為由,拒絕出席國慶典禮的同時,讓人立刻想起半年前前往南京中山陵謁陵的馬英九。當時的馬英九一見孫中山銅像,神情激動,數度哽咽,他致詞的第一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創建民國,到今天已經112年了。」還題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並以未加註任何官銜的名字落款,用「百十二」、「二〇二二」紀元。許多國內媒體聲稱,馬英九突破了禁忌,終於在大陸喊出了「中華民國」。
馬英九說「孫中山創建中華民國已經112年」是個連共產黨都不會反對的客觀事實,把這個客觀事實在中國大陸說出來,是不是「勇敢」?是不是「突破禁忌」?念在他一片苦心孤詣,外界也都不多計較。但令人錯亂的是,馬英九先是跑到中國滿臉哀戚地緬懷中華民國,接著與當年消滅中華民國的共產黨高官共治一爐;回到台灣卻挑三揀四地嫌國慶日裡的「中華民國元素」太少,將執政的蔡英文政府視如寇讎,繼而拒絕出席國慶。這樣的前總統,怎麼看都不是在捍衛中華民國,更像是拿著中華民國來鬥爭台灣。
經過過去30年的民主化,台灣傳統的統獨爭議早已發生質變。主張「立即統一」與「立即正名制憲」的空間被壓縮,取而代之的是「伺機獨立」與「維持現狀」。就現狀的認知來講,9成以上的台灣人認為不管名字是叫「台灣」或「中華民國」,這2300萬人共同擁有政治實體本就是個獨立的國家。從這個現狀的認知出發,馬英九才得以選總統(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如何能選總統),蔡英文也每每在國慶日喊出「中華民國台灣」,希望能兼容所謂的「台灣派」與「中華民國派」。
「台灣派」與「中華民國派」都主張台灣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也都想努力保護台灣現有的制度與生活方式;在表述方式上,到底是「台灣」多一點,或者「中華民國」多一點,就交由台灣4年一次總統大選來決定。不過,當馬英九以前總統身份公開抵制國慶日時,其實是讓所謂的中華民國派分歧出「中華民國融合台灣路線」與「中華民國反台灣路線」,也是讓「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的鬥爭表面化,並不利於台灣內部的團結融合。
所謂「台灣國慶日」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國慶主視覺,馬英九為何遲到兩年才突然發作?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選舉。理由之一是,透過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對立及衝突,要讓支持者產生危機意識,這相當程度也代表了國民黨總統提名人侯友宜岌岌可危的選局。理由之二是這些人長期失去政權,使得馬英九及其背後的支持者對台灣產生嚴重疏離;一如馬英九當年選總統時言必稱台灣、主張「台灣前途必須由2300萬台灣人共同決定」,如果國民黨是此刻總統大選的領先方,他們擁抱台灣都來不及了,還會掰出這種蹩腳的理由來抵制國慶嗎?
果不其然,在馬英九公開抵制出席國慶大典之後,國民黨立院黨團隨即呼籲黨公職「拒絕出席國慶活動」,國民黨執政的15個縣市宣稱要「自辦升旗活動」,總統提名人侯友宜也跟著說「完全體會馬前總統的心情」,還繼續丟出「三問賴清德」,問賴「是不是認同中華民國」?台灣都已經要選第8次總統了,但這個在野黨仍繼續搬出30年前「中華民國快滅亡」的老戲碼來鞏固自己的基本盤,實在沒一點出息。
陸軍航特部直昇機掛起的巨幅國旗還是飄揚在淡水河口,國慶司儀的第一句話仍是「慶祝中華民國國慶」,最受台灣人愛戴的棒球選手還要領唱國歌,就連獨一無二的國慶煙火都將在國民黨執政的台中市施放。中華民國的符碼並沒有在國慶日裡消失,只是那些心中沒有台灣、專門損人不利己的政客故意視而不見罷了。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