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左)和國務卿提勒森(右)相繼對中國做出嚴厲表態,顯現了美國欲穩固其亞太地區話語權的主導地位。(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6屆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上罕見談及,會「堅決與台灣及其民主政府合作」,以及繼續提供軍售。馬蒂斯也對南海議題表明強硬立場,指中國的行動必須符合國際法治,否則美國斷難接受。
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則於美國時間6月4日發表聲明,要求中國必須完整交代1989年天安門事件中的遇難、遭拘捕,以及失蹤者,並停止騷擾尋求賠償的家庭,以及釋放因紀念天安門事件而被捕入獄者。聲明還強調,美國認為對人權的保護是所有國家的天職,並要求中國尊重其公民的普世權利與基本自由。
6月5日,與馬蒂斯一同訪問澳洲,參加今年度美澳外交、國防首長會談的提勒森又強硬表示,美國不會允許中國利用其經濟力量,在爭端中買通其他國家,以遂行其政治目的,包括軍事化南海以及不積極對北韓施加壓力。提勒森還說,美澳兩國將共同支持民主、法治,與人權,並保衛亞太地區所依賴的法治秩序。
馬蒂斯與提勒森的發言可算是川普上台以來,其政府對中國的最嚴厲表態,特別是在川習會後的相對友好氛圍之下。尤其特別的是,馬蒂斯公然在香格里拉對話談及台灣,過去該對話皆避免將台灣納入主題,以免中國抵制;美國國防部長也從未在該對話的致詞中談及台灣,馬蒂斯可謂是創舉。
對照川普就任以來的施政種種,以及最近宣布退出關於氣候變遷的《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不難明瞭馬蒂斯與提勒森的發言有三大目的:第一,向亞太地區傳遞美國政府團結,政策路線一致,不僅沒有朝令夕改的問題,而且美國不會以北韓來交換其他區域安全議題。第二,在民主、法治國際秩序等「普世價值」的戰場上發動攻勢,阻止中國利用川普政府接連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巴黎協議》的機會,在話語權取得主導地位。第三,向中國表明對其近期在北韓議題上不作為的不滿,警告其勿以為可以利用北韓來牽制美國。
這些發言均引發中國的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發佈關於天安門的反駁聲明,批評提勒森「干涉」中國內政。發言人華春瑩指責馬蒂斯針對南海與台灣的言論「不負責任」,表態堅決反對美台軍售,以及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實質關係發展。不過對於提勒森所謂「花錢買通」的說法,華春瑩未有明確回應。
提勒森與馬蒂斯的發言直接碰觸中國的「核心利益」與政治禁忌,會引發其強烈反應自是意料中,因此兩人顯然是刻意作出這些發言:離十九大的時間越近,如果對美外交與周邊局勢不穩,中共高層的時間壓力就越大。由於兩人也都強調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的重要性,可推測短期內,美國欲以此換得中國在北韓議題上的進一步配合,以及暫緩在南海的行動。
長期來說,馬蒂斯與提勒森的發言凸顯川普政府在廢除歐巴馬時期的「再平衡」(rebalancing)戰略之後的新路線,表明美國不會放棄對普世價值與國際規範的堅持,暗示中國仍是這些層面的破壞者而非擁護者,如果其他國家為了經濟利益而選擇與中國合作,是不智之舉。但美國也不會與中國敵對,而是希望透過安全、軍事上圍堵,經濟、外交上交往的方式,確保中國的發展不會威脅美國在太平洋的戰略利益。這是冷戰結束以來,歷任美國政府竭力達成的目標,而隨著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越來越強勢的海洋擴張與區域整合手段,美國想要達成這一目標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相較起來,馬蒂斯的演講勾勒出美國國防部未來在亞太的三大政策支柱-強化盟國體系、支援非盟邦友好國家、增強軍事存在-遠比提勒森較為零碎的發言為完整。這或許與中國在軍事層面,對美國構成越來越強大的威脅有關。台灣可能因此被馬蒂斯納入政策規劃的一環。
對台灣來說,這能作為川習會同意美中要進一步發展兩軍關係的平衡。然而中國已有警覺,勢必也會極力從川普等白宮高層著手,進行防堵。未來台灣如何善加利用馬蒂斯,以及美國國會較為友好的態度,在軍售、雙邊國防交流、戰略整合等議題,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將是一大挑戰。
【延伸閱讀】
「巴黎協定」-作弊無後果 誰會守規矩
黎蝸藤:川普一百天的外交成績單
川普施壓北韓 讓習近平苦保東亞緩衝區
重新認識川普的外交思惟-對台灣的挑戰
【熱門影片】
●7國斷交卡達 國際油價波動小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專長為海洋戰略研究、國際關係史、地緣政治學,及戰略文化。2013年赴美國南加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訪問,期間出版《和諧世界與亞太權力平衡:中國崛起的世界觀、地緣戰略,及戰略文化》。現為獨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