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觀點:被寶可夢收服的人是誰

楊毅 2016年08月08日 19:40:00
「這邊有一隻怪獸,你抓到了嗎?」成為現今時下最流行的問候語。(攝影:李昆翰)

「這邊有一隻怪獸,你抓到了嗎?」成為現今時下最流行的問候語。(攝影:李昆翰)

寶可夢來了!政府部門如臨大敵,立刻發出安全警示,提醒民眾注意安全、別誤闖軍營禁區等;行政院長林全也在臉書上呼籲「不要讓意外捕捉到你」。相較之下,民間業者則張開雙臂大力迎接,搶搭「抓寶」財,有計程車業者腦筋動得很快,打算推出皮卡丘包車專案;有店家則花錢放誘餌,吸引路過民眾抓怪。

 

 

這一股席捲全球的「寶可夢狂潮」,科技決定論者批評,玩家們茶不思飯不想,過度沉迷於手機遊戲螢幕中,彷彿就像是有體無魂的喪屍般,無意識地在街頭上晃蕩,可能因此錯失了在真實人生中體驗世界的機會。美國導演奧立佛史東更疾言厲色抨擊,這是「侵略的新境界」、「監控資本主義」,可能導致極權主義蔓延。

 

 

寶可夢有其正面意義

 

 

波蘭畫家庫琴斯基則以一幅皮卡丘凌駕在玩家脖子上的超現實圖畫,諷刺想當「寶可夢大師」的人類,其實才是被口袋怪獸收服、控制的對象。而很有行銷頭腦的葬儀社業者則打出:「若因遊戲造成不幸意外身亡,本公司可以87折優惠辦理」廣告,看不出是褒或貶,讓人哭笑不得。

 

 

但凡事總有正反兩面,寶可夢所引爆的社會集體狂熱現象,仍然有其正面意義。例如,它讓宅男、宅女們願意走出家門,從虛擬世界走進真實社會人群之中,在虛實交錯的寶可夢場域裡,人與人之間增加了彼此互動、交流的機會。遊戲中的隊友,不再只是虛擬圖像或帳號暱稱,進而發展出有別以往遊戲或生活經驗的另類社群友誼。

 

 

而其背後所運用的擴增實境、手機定位等科技技術,以及結合懷舊、探險、可愛等創意賣點,所衍生創造出的新型消費模式及龐大商機,以及深一層面的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等意義,更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

 

 

據報導,寶可夢的概念起源於日本鄉下小孩們抓昆蟲,並且互相交換的遊戲。當初創始人田尻智期盼藉由掌上遊戲機,讓現代的都市小孩也能享受這種樂趣。如今,這樣美好、感人的出發點,果然成功引爆熱潮。

 

 

之前偶然轉到日本電視節目,正好訪問著一對遠從英國到日本旅遊的兄弟。第一次一起旅行的兄弟倆下飛機後,才發現錢包不見了。兩人哭喪著臉對著鏡頭說,他們連搭車到飯店的錢都沒有了,接下來行程恐全部泡湯。

 

 

喚醒那未泯的童心

 

 

原來這對20多歲的兄弟到日本目的,就是要前往東京池袋的寶可夢中心朝聖。弟弟回憶起,小時候因父母親離異,母親出外工作時,就是寶可夢陪伴他的童年生活;原本兄弟倆感情也逐漸疏離了,後來因為口袋怪獸,又重新建立起兩人無話不談的特別情感;在地方銀行上班的哥哥,存了好久的積蓄,就是為了帶弟弟到日本的寶可夢聖殿,一圓夢想。

 

製作單位聽聞後,好心地帶兩位兄弟到寶可夢中心圓夢。看著褐髮碧眼的老外,拿著手中小火龍玩偶,就像是十歲小孩般,笑得如此開心、天真無邪。我想,這大概就是神奇寶貝之所以「神奇」,為何能夠引起社會集體狂熱、迷戀現象的原因吧!

 

 

 

「這邊有一隻怪獸,你抓到了嗎?」成為現今時下最流行的問候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遊走在虛擬和實境之間,決定收服與被收服、控制與被控制的是誰,取決關鍵還是在於自己;若是被喚醒的是那未泯的童心,那又有何不可!今天,你也寶可夢了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關鍵字: 寶可夢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