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光產業會出現缺工的問題絕非短期因素所造成,而是長期低薪的環境使然。(攝影:蔣銀珊)
台灣五星級飯店業者近期表示基層服務人力缺工,導致飯店訂單滿手卻沒人做,因此,希望政府可以引進移工來解決缺工。為此,交通部長王國材也多次表示希望引進移工,惟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於本月19號政院會後記者會回應,由於勞動部與交通部的想法並不一致,故後續將請兩部持續協商。但是,面對缺工的問題,行政院有必要先清楚說明面對產業缺工問題的處理方向與態度,而非僅是交由部會協商。
就產業的角度而言,過去台灣多數產業在面臨缺工問題時,多是要求政府開放外籍移工,但是,在外籍移工引進後,面對基本工資的調整缺是要求本國與外國勞工的薪資脫鉤,這僅說明多數業者希望增加移工卻不提高薪資的心態。旅宿業者潘思亮董事長在出席一場會議時認為「外界擔心引進移工可能拉低台灣平均薪資水準,薪資提升與否要看市場供需」,若潘董事長認為薪資的高低反應市場的供需,則說明缺工的問題是因薪水過低所引起,這並不表示旅宿業者沒有調薪,而是薪資的調整幅度不足,才會導致缺工。當然,業者可能認為薪水即使提高也無法找到人,若考慮潘董事長對市場供需與薪資的看法,則表示薪水應該可以再提高。以製造業為例,在國際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若政府近年來沒有持續提高基本工資,則外國移工到台灣的誘因可能更低,製造業缺工將更為嚴重,因此,薪資才是缺工的核心問題。
當然,薪水的調幅並非無限上綱,而應有其合理性或參考的基礎。在2016年基本工資仍維持20008元時,旅宿業者給予基層員工的薪水可能與基本薪資有點差距,然而,明年(2024年) 基本工資月薪接調整為為27470元,如果旅宿業者對於基層人員的薪資漲幅遠低於基本工資的調幅,則其會面臨缺工的可能性必然增加。此時,政府若不盤點觀光旅宿業者的薪資結構與住宿餐飲訂價的合理性,僅看見其缺工的狀況就要引進移工,則政府的移工政策可能只對業者有利。
平心而論,我們並非完全反對引進外籍移工,政府今年六月也調高水產加工、豆腐製造及金屬船體等製造業與部分農業的移工核配比率,這是因為,隨著台灣經濟與產業環境的改變,部分產業的勞動供給非常有限的情況下,藉由引進移工來補足勞動力不足的困境,世界各國也都有類似的政策,但是,政府移工政策的必要性與正當性絕不會僅是產業缺工。事實上,交通部過去已對於觀光業有許多的補貼,其所獲得的經費遠高於許多部會,這些經費對台灣觀光產業發展是否有效,也應作為行政院長評估交通部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參考指標。
若業者希望將勞動市場延伸至海外,則政府也應該將與國內業者同樣等級的美、日、歐等國際飯店所給予的基層員工薪資水準有合理的比較,否則,若政府忽視相關從業人員薪資合理性而片面引進移工,則此政策對廣大旅宿業受雇員工應會有不小的傷害,這才是政府應該要正視的。上述的作法與部分醫療院所給予基層護理人員過低薪資而導致有病床卻無護理人員的做法一樣,這些醫療院所也希望引進外籍護理人員。
一個產業會產生缺工的問題絕非短期因素所造成,而是長期低薪的環境使然。政府也應該注意,如果五星級飯店業者對基層員工的調薪幅度不高,則星等更低的旅宿業受雇人員薪資更無調整的可能,這就是在營造服務業低薪的環境。內需是一個國家因應景氣衰退時的重要經濟引擎,若交通部片面引進旅宿業移工,則一方面將導致低薪的勞動環境,二方面低薪也使得台灣內需的動能被弱化,這是我們認為行政院應先對此議題有清楚態度的原因。
最後,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趨勢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已是勞動市場面臨的挑戰,若政府不能好好的盤點可以運用的勞動力以及了解業者提供的薪資是否合理,而僅聽業者的說法就開放移工來幫助業者解決缺工,則政府如同旅宿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而且僅能負責開放移工,但無法協助旅宿業從業人員調薪,這應非全民之福。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