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性別平等、多元的社會,要尊重每個個人的選擇,讓所有人能以自由、自在的態度生活,勇敢做自己。(攝影:張哲偉)
10/28為第21屆台灣同志大遊行。然而,一些人可能會質疑,既然同志婚姻在台灣已經合法化,為何仍需要遊行,遊行究竟能為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以及我們該關注哪些相關議題?
主辦單位希望能透過遊行,進一步喚起台灣社會對不同群體的認識,並理解不同身份、群體的需求和困境。同時也希望能夠串聯不同社群,彼此支持。
筆者想將其分為兩個主要議題討論。首先,四年前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台灣社會對同志的認識是否有所改變?第二,因應選舉年,同志參與政治時,是否會面臨更多的質疑,而政治人物應如何面對這些爭議?
筆者認為2019年5月24日釋字第748號施行法生效後,確實有增加台灣社會對同志群體的了解,但仍需要更多努力。從抹黑同志遊行的服裝表達,到新聞媒體對同志的負面報導,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同志的刻板印象與錯誤認知都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例如:將少子化問題歸咎於同志,或將子女對父母的孝道問題,用其性取向去做解釋,這些認知都需要得到更正,並不是將問題單單歸咎於特定族群,就能解決。
而這也是本次遊行的訴求,除了減少歧視,我們是不是有辦法接納不同的聲音,而在接納之後,我們是不是有辦法互相理解並且一同前進。
從污名化到認識,或許同志族群並不需要大家喜愛或是認可,而是要避免將過去的刻板印象套用在現在和未來的同志族群上,而同志族群也必須認知到,對於那些我們所認為帶有歧視或是不了解的人,也許在了解之後也不一定會支持,但我們需要包容這樣的不理解,並願意進行更多的溝通和努力,最終我們都還是要一同前行。
2024年是選舉年,各政黨已經開始進行政治操作和攻擊。近年來,部分政治人物或其支持者習慣以不雅照或候選人性向做為選舉武器,來打擊競爭對手。這樣的環境,對同志候選人來說相對不利,因為其性向及性別很可能會因此遭受到不同於異性戀候選人程度的攻擊。
2022年地方選舉,台灣僅有三位公開非異性戀候選人成功當選,這顯示同志族群要在台灣當前的政治環境下參選並順利當選,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而是否公開出櫃與其生理性別,都會對其政治生涯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於非異性戀候選人來說,如其參選的選區較為保守,他們可能選擇迴避性向話題。當他們遭受到不道德攻擊時,所受到的言語攻擊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這可能會使一些非異性戀候選人不敢貿然參與政治,進而使同志族群的聲音在高層政治討論中變得微弱。
筆者認為,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應深思是否能提供更多資源,並積極鼓勵非異性戀候選人參與選舉。這不僅可以推動性別平權,還能為同志和反歧視議題提供更加開放和坦誠的討論平臺。同時,社會也應意識到,一個人的性向並不會影響其專業表現。相反,性向可能為候選人帶來不同的視野,有助於更全面地關注我們日常生活中忽略的族群和問題。
如果您認為台灣社會對待同志群體已經很開放,您可以考慮和一位同性朋友牽手走上街頭,將可以理解同志族群的日常,也許您會對其有所改觀。
最後,因應2024年總統大選,期許各政黨的總統候選人能夠對同志議題提出明確的政策主張,減少使用包牌式手法,如該政黨不認同平權價值、或對其表示反對也無妨。但仍需將其理念公開告知,讓選民可有選擇的自由。
筆者期許台灣未來能順利走向性別平等、多元的社會,並尊重每個個人的選擇,讓所有人能以自由、自在的態度生活,勇敢做自己,不受影響。
※作者為室內設計師和YouT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