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人遺言也沉痛

傅國涌 2016年07月11日 09:29:00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

1936年9月5日,魯迅寫下一篇雜文《死》,一個多月後,他就撒手而去,文中有一句:「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可以看作是他對兒子的交代。所以,蔡元培送的輓聯就說「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1949年4月14日,《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在上海病故,病重之際,他與兒子胡濟生說了許多話,他兒子認為「等於是遺囑」,其中交代:「我一生是搞政治的,經營了危險的事業,輿論的牛耳被我們抓住了,但是將來前途如何?很難說。我不願子女們搞那一套,我從社會上取的,將來仍然還給社會,你學了農業科學技術,替社會做好事情,接觸大自然,多麼好!」

 

胡政之一生從事新聞,主要是辦《大公報》,還創辦過國聞通訊社和《國聞周報》等,特別是前後兩次領導《大公報》數十年,是中國新聞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將中國報業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如他自己所說抓住了輿論的牛耳,一言而為天下重。 1941年5月獲得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給予的榮譽獎章,可以視為《大公報》的巔峰時刻。當時正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對於新聞界的鼓舞是可想而知的。他與老搭檔張季鸞聯名發表對美國廣播致辭,鄭重指出:

 

「中國將來一定行民主政治,絕不會成一黨獨裁政治或階級獨裁政治,想來執政的國民黨,戰後一定履行憲政,斷不私於政權,因為孫中山先生的教訓如是,因為人民的願望如是。 」

 

當年9月張季鸞去世,沒有看到抗戰勝利之後接著內戰。胡政之參與斡旋和平的努力失敗,對蔣介石和國民黨頗為失望。他出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府上,對時局有所主張。司徒雷登日記記錄了與他交往的一些痕跡。他的態度也很快被蔣介石獲知。蔣介石一方面想拉攏他為國民政府效力,一方面在私下日記中對他充滿了憤怒。 1948年1月初,李宗仁促請胡適出來競選總統的消息傳出後,又出現美國政府主動要蔣下野,由張群負責當政,以期打開局面的傳聞,蔣得這是他對司徒雷登的建議,1月19日在日記中大罵:「胡本陰險之政客,不料其卑劣無恥至此,是誠媚外成性,不知國家為何物。然一般知識分子與所謂名流,大都均以洋人為神聖,國事皆以外國態度為轉移,民族自信心志喪失至此,若不積極奮鬥圖強,何以保種與立國也。對於此種陰謀,惟有置之不理。」

 

他未必知道蔣的態度。到1949年春天,他在病中已看清蔣的失敗已不可避免,他對兒子說:

 

「這個世界終究要歸共產黨,理由很簡單,貧窮的人最多、最齊心,有錢人是極少數而且越有錢越自私越壞,個人如此,國家亦然。」「蔣介石必然要垮台,以後再政府要員全是新的絕不是報紙上的那些人。」

 

他說自己一生是搞政治的,當然不是指狹義的從政,而是廣義的政治,辦報也可以說是論政為業,所以他認為是危險的事業。雖然《大公報》成為那個時代的輿論柱石,但他已預感到前途不妙,1948年再次去香港恢復《大公報》,其實就是為大變局作預備,不料一病不起。他在病床上的交代,最沉痛的莫過於不願子女從事他所從事的新聞業,對於兒子學農業他感到安慰,他說,「要老老實實地工作,不要當新式官僚,更不要出風頭逐名利,自己沒有真才實學而名聲大,生活享受高,是非常危險的,遲早要跌下來的。」

 

「命運是很重要的,很多事強求是不可的,運道好做事順手些,運道差作事棘手些。一個人的人生很短促,糊口不難,但總要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才不枉此一生,要自己努力,生活要簡樸,切不要貪圖享受。」

 

這些話是他病重時說給他兒子的,句句實在,也句句沉痛。面對大環境和人生的終點,曾引領過時代潮流的一代報人,流露出深入骨髓的無奈和無力感。他對兒子的臨終交代,無非要讓兒子平平安安地活下去。(文章轉載自共識網·思想者博客,經傅國涌授權轉載)

 

※作者為中國歷史學者,獨立撰稿人。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