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說,很難想像一個政府可以爛到這個地步,甚至表示「我自己也做過總統,要做得這麼爛也不容易!」(攝影:王侑聖)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11月4日)在侯友宜造勢場合上,公開批評執民進黨執政不像話,很難想像一個政府可以爛到這個地步,甚至表示「我自己也做過總統,要做得這麼爛也不容易!」此話喚醒筆者對馬英九言行塵封已久的記憶,
2021年馬英九曾投書聯合報,說臺灣已經是「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這幾年民進黨政府的表現,不但離「民主」越來越遠,反而趨近「不自由的民主」,最後還希望蔡總統和民進黨能以國家人民為念,懸崖勒馬。而今年總統大選前夕,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也多次批評,台灣的民主政體是「總統皇帝制」,獨裁又缺乏制衡。
台灣真的如這兩位所說的,如此不自由、不民主嗎?
民主是一種將自由制度化並且給予竭盡所能的保護的原則與實踐。英國知名政經雜誌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認為,最小化的民主基礎特徵要有:政府基於過半數的制度性表決支持與同意他們的治理權,並且擁有自由和公平的選舉過程與保障,尊重少數意見族群的基本人權。經濟學人的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編制的民主化指標(Democracy Index)的內容共區分為五大類─選舉程序與多元性 (Electoral process and pluralism )、公民自由 (Civil liberties )、政府功能運作 (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 )、政治參與程度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與政治文化 (Political culture )。這五點互有相關性且由全體一同協調而形成。
從2013、2014及2022年台灣的民主指標評比內容及名次,我們可明顯看出,2013、2014年馬政府執政時期,台灣處於「有缺陷的民主(7.57分及7.65分」的狀態,表現較差的項目有:政府功能運作(7.14分7.50)及、政治參與程度(同為6.11分)、政治文化(同為5.63分)。然而,台灣在2022年的評比拿下第10名,獲得「完美民主(8.99分)」的殊榮,在政府功能運作及、政治參與程度與政治文化的面向,分別取得9.64、7.78、8.13的高分。
在此先特別解釋這些評分項目所代表的含意:
● 政府功能運作:一個具有民主基礎的決策被執行的程度。
● 政治參與程度:政府只是眾多制度、政治團體中的一個社會元素。人民是否能直接參與政治上的運作,可自由表達他們的不滿,願意參加公共議題上的辯論、加入或投票給支持的政黨。程度越高民主發展越蓬勃。
● 政治文化:相信民主制度能合法、平順和永續運作,是個較佳的政治制度選擇的程度。若有被動而冷漠的社會文化與具有奴役性的人民,將會得到較低的評分。
馬政府時代媒體自由受到限制,經常受到審查,甚至遭馬英九提告;為了將台灣鎖進中國,國民黨立委只有黨意不顧民意,審議程序粗暴,皆為討好中國,配合中國以商逼政、先經後政的統戰;而人民紛紛倒向專制是個較美好且有效率的選項,民主成為「亂」的代名詞,只要有經濟,人權、自由皆可拋。這就是馬英九治理下的台灣社會氣氛。
反觀2020年經濟學人智庫的報告,特別給予台灣大篇幅的專章,對台灣的評語是:「年度最大贏家」!
內容指出2020年台灣的民主表現出色,從「缺陷的民主」成為「完全民主」國家,名次由31名躍昇第11名,評比進步的分數更是世界第一。而當全球的選舉程序、議會監督及公民自由皆在倒退的情況下,台灣反而逆勢上升。台灣年輕一代的選民很積極的參與這民主制度的運作。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良好的民主機制運作,將會是台灣最好的保障。
相形對照,在蔡政府的努力下,政府的運作比馬政府大幅進步,人民也更加相信民主的價值,願意多加參與議題討論,進而表態。簡言之,台灣民主程度越來越高,2021年能夠受邀參加全球「民主峰會」(Summits for Democracy)是實至名歸、恰如其分。
很明顯地,馬英九一向與其握手對象習近平同一個樣,自己缺乏什麼就什麼喊得最大聲。至於柯文哲反過來批判獲得經濟學人評為「完美民主」的台灣「很獨裁」,還說要服用他開出的「第三波民主化」藥方才能改善,這豈不是「請鬼拆藥單」?
※作者為現職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