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放棄財政紀律,進入大幅舉債階段,等於用一個更大經濟泡沫來蓋過小泡沫。(美聯社)
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揆教授在2020進行一項研究,針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數量、形成的原因、解決方法提出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高達90兆人民幣(以下金額同人民幣),占GDP的88%,按此增速,2023年已經破一百兆。形成的主因是基礎建設,而基礎建設中高比例的貸款,但自備款的背後溯源發現,其地方政府或承包方的母公司、或子公司、或孫公司資金也是貸款而來,同一工程不只是百分百的貸款,應該說地方政府與公司集團貸款額度都超過建設總額。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在房地產熱時,尚可以賣地繳貸款,如今房地產泡沫破了,債務危機便裸露出來。
李稻揆提出的解方有三項:
第一,轉移地方政府債務,由中央政府吸收,他建議中央要轉移20%,如果以100兆債務,中央要吸收20%,就是要發行特別國債20兆。從2022年至2023年發行50兆貨幣,但依然無法從通縮中跳脫出來,資金只是在金融系統流通,沒有進入市場。中國在十月第四次發行特別國債,此次是一兆人民幣,因此中國未來會繼續增加國債,中央舉債會是一個常態。
中國前幾次發行特國債分別是1997年香港回歸,遭到索羅斯的金融突襲,中國1998年為了對支援剛剛回歸香港,中國中央第一次發行特別國債2700億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衝擊全球,中國第二次發行特別國債1.55億,同時釋放四兆的投資。2015年要解決地方債,撥12兆給地方政府,也特別發行六千億特別國債。債務的累積也是泡沫,差別是地方債務轉移到中央而已,並沒有消失。
第二,地方債務展延,原先10年、15年債務展延至20年或30年,各地紛紛推出四年免繳本金與利息,期待有一天經濟回溫,債務問題就解決。
第三,地方政府收回可用資產,過去賣給建商的建地或為了招商引資的土地,目前是處於閒置,地方政府想盡辦法,從廠商手中收回來,增加地方政府的資產。台商與外商需要特別注意,查稅查地會是短期政府增加稅手的手段。
原本面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採取是裁員與減薪,縮減政府支出。如今習近平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十月換財政部長及習近平第一次視察人民銀行,凸顯中國面對債務問題,一改過去做法,改走大量寬鬆貨幣政策,放棄財政紀律要進入大幅舉債階段,但也等於用一個更大泡沫來蓋過小泡沫。
※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系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