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飛彈射程2000公里已涵蓋到中國北京,這也是國軍首度具備遠距打擊戰略性飛彈。(合成畫面/中科院提供、網路畫面)
空軍編列135億餘元以代號「飛戢二號專案」,從2019年起採研發同步量產的擎天超音速巡弋飛彈(原雲峰中程飛彈),據了解,今年底量產的擎天飛彈數量達成第一階段計劃目標突破個位數,同時也完成數套發射與控制台系統,已開始撥交空軍特種飛彈部隊部署;因擎天飛彈射程2000公里已涵蓋到中國北京,這也是國軍首度具備遠距打擊戰略性飛彈。
據指出,擎天超音速巡弋飛彈研發與作戰測評是在2022年中完成後,才全面量產擎天飛彈,同步完成數套發射與控制系統,擎天飛彈已經開始撥交空軍特種飛彈部隊部署;明(2024)年除量產進入第二階段計劃(擎天飛彈數量倍增)外,中科院要決定究竟要以外型類似拖車板台,由具越野能力卡車聯結牽引?或是一體成型12輪驅動的12X12特種輪型車輛作擎天飛彈機動發射車載台。
射程2000公里的擎天超音速巡弋飛彈是在李登輝前總統任內,以「雲峰高空高速巡弋飛彈」核定開始進行研發,在陳水扁前總統任內雲峰一型飛彈是採4個天弓飛彈固態火箭綁綑式作為推進加速段,再加上衝壓引擎為主體的飛彈本體段,在陳水扁任內進行多次射高與衝壓引擎飛彈分段測試,雖推進加速段己達到預定高度並分離點火成功,但導航等精準問題一直未達國防部的要求,因此曾被國防部暫停主計劃的研發。
據了解,中科院只能拆開主計劃,分別以衝壓引擎的「擎揚專案」與國防科研專案方式持續研發,在馬英九前總統任內,隨著中科院各項技術提升,雲峰一型飛彈綁綑式推進加速段構型,也被單節式推進火箭取代成為雲峰二型飛彈,經測試成功,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後,除「國機國造(高教機)」、「潛艦國造」等國防自主政策外,另一項就全力發展雲峰二型高空高速巡弋飛彈,以及雄二E增程型巡弋飛彈,強化國軍遠程打擊的能量。
雲峰二型高空高速巡弋飛彈量產計劃一開始仍採當年雄二E巡弋飛彈一邊研發一邊量產模式進行,2019年空軍以代號「飛戢二號專案」編列10年共136億餘元為量產的主預算,啟動量產備料階段,再依衝壓引擎的「擎揚專案」、推進系統「麒麟專案」與火箭軌跡的「奇萊專案」、推出各項配合的子計劃。
據指出,經台美雙方簽訂的飛彈科技管制建制協議(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MTCR)後,美方對我研發長程巡弋飛彈的導航等各項組件解禁後,在強化終端導引系統下,再加入「戟鋒專案」、「雄隼專案」計劃,中科院在飛彈全面更換軍規級導航組件後,解決長程巡弋飛彈精準度的問題,同時也強化其反干擾的能力,無論是次音速或極音速的巡弋飛彈,在射程超過1000公里後,仍具精準打擊的能力。
雲峰二型飛彈在2021年完成整合,為因應台海局勢的日趨嚴峻,經中科院重新估算量產計劃,預算可少1億元,「飛戢二號專案」預算為135億餘元,量產完成時間表則提前2年,從2029年提前到2027年。2022年初分別完成各項作戰測試(多次是以天弓三增程型防空飛彈進行測試),整個計劃代號也從雲峰二型飛彈,正式定名為「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
2022年中擎天飛彈完成作戰測評後,中科院的飛彈生產線除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的各式防空、防艦飛彈外,另有擎天飛彈也開始加速量產,據指出,2023年底中科院量產的擎天飛彈數量將達成第一階段計劃目標突破個位數,另也完成數套發射與控制台系統,擎天飛彈已經開始撥交空軍特種飛彈部隊部署。
據了解,明年開始「飛戢二號專案」執行第二階段計劃,加速量產讓擎天飛彈數量倍增;再者,因擎天飛彈是目前中科院研製各式飛彈中,射程最遠彈體最大的飛彈,飛彈以衝壓引擎為主體,加上單節式推進火箭長約14公尺,推進火箭的彈徑約1.2公尺,飛彈本體類似加大版的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飛彈發射車只能載運一枚擎天飛彈,因此擎天飛彈機動發射車是要採用是要用捷克12輪驅動的12X12特種輪型車?還是依循慣例採用愛國者飛彈的拖車頭牽引飛彈發射拖車?目前中科院仍評估未定案,最後還是由國防部核定採購何款的機動發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