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為什麼這些退將會叛國?

陳嘉宏 2023年11月15日 07:02:00
在那個「黨就是國、國就是黨」的時代裡,軍人信仰的「主義」(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意識形態)與「領袖」(個人崇拜)還在「國家」之前。(圖片來源:一帆 尹@flickr,CC BY-NC-ND 2.0)

在那個「黨就是國、國就是黨」的時代裡,軍人信仰的「主義」(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意識形態)與「領袖」(個人崇拜)還在「國家」之前。(圖片來源:一帆 尹@flickr,CC BY-NC-ND 2.0)

多年前,有機會與一位任職於扁政府國安部門的官員聊起他當年的工作,他回憶起20年前在台灣做國家安全工作時最痛苦的一件事是,台灣很難擬定屬於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

 

何謂「國家安全戰略」?用白話文講,就是身為一個國家,你要保護的東西是什麼?你的敵人是誰?你可以結盟的朋友有哪些?有了「國家安全戰略」,你的軍人知道為何而戰,你的教育體系知道要教導學生哪些價值,在社會上從事經濟產業與娛樂活動的人,也都能對自己的機會與風險了然於胸。

 

美國的新政府多會發佈屬於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從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川普時期開始揭示所謂的「印太戰略」,到拜登時期明確定位「中國是對全球秩序的最大挑戰」,美國從歐洲中東轉向東亞,從昔日的反恐改為聚焦中國的態勢其實非常明顯。當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出爐後,政府行動有所依循,在野黨據此監督,就連一般的美國老百姓都意識到:「是的,我們現在正面臨中國的競爭與威脅。」這個國家就更有機會凝聚共識,一起往前走。

 

台灣人可以想像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要怎麼寫嗎?如果以「台灣安全的最大威脅是中國」貫穿其中,立刻會有龐大的政治反對聲浪質疑你「為什麼要挑起對立」、「為什麼不能用交流取代對抗」;儘管許多人內心感受到中共時時刻刻在覬覦台灣,但就是不願公開承認它是對台灣安全最大的威脅。不僅如此,明明兩岸分立分治已經70多年,台灣人長期被教育我們擁有一部「一中憲法」,「兩岸統一」還是明訂於憲法上的責任與義務。這樣的認同分歧與政黨對立,導致台灣很難寫出一本屬於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因為不承認中國是對台灣安全最大的威脅,一位曾經代表最大反對黨參選總統的韓國瑜,竟然公開放送「有飛彈的地方被打最慘」的言論,試圖挑起民眾恐慌,反對高雄左營設飛彈基地保護自己。因為不承認中國是個「敵國」,一個想出任中華民國公職的中配徐春鶯,竟敢頤指氣使地宣稱她沒有除籍(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的問題,甚至還有一堆政客棄國家安全而不顧,呼應這樣的歪理。

 

已故2級上將蔣緯國前秘書、香港籍作家祝康明,吸收我海軍退役少將孫海濤與上校劉萬禮等人,在2017年至2023年期間,共拉攏20多名國軍退役將領,總計30多顆星星前往中國、美國等地接受招待,協助宣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許多人驚駭於為何這麼多的中華民國退將叛國?其實也跟中華民國台灣始終沒有清晰的「國家安全戰略」有關。

 

早年,中華民國軍隊信奉的是延續自蔣中正總統時期的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在那個「黨就是國、國就是黨」的時代裡,軍人信仰的「主義」(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意識形態)與「領袖」(個人崇拜)還在「國家」之前。民主化後政黨輪替,昔日三合一的敵人(台獨)卻反而掌握政權,這群心中只有「主義」、「領袖」,把統一當成終身職志的退役軍人,只要其中一個念頭轉不過來,即可能成為胸懷中國、敵視台灣的反民主先鋒。

 

許多退將常自稱「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何以如此?就是因為台灣從國防建軍到教育體系,始終無法說清楚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是什麼?即使連反對當年那套黨國體制而上台的民進黨政府,也懾於選票的壓力而和稀泥。當軍人不知道自己要保護的價值是什麼,甚至還反問你「那個要保護的國是哪個國?」退將叛國的行徑當然就層出不窮。

 

長期關注台灣問題的德國蒂賓根大學教授、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的舒耕德(Gunter Schubert)去年來到台灣時說道,台灣內部存在一個嚴重的矛盾,就是沒有政黨願意討論屬於台灣的共識,這份共識是針對台灣對中國的理解與對策;而如果這份共識不存在或無法討論,台灣人如何要求其他國家去理解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舒耕德甚至悲觀地說,烏克蘭是在戰爭之後才凝聚了屬於自己的國家認同,也許最能凝聚台灣國族認同的機會,只有等戰爭來臨。

 

台灣人真的要到面臨戰爭時,才能覺悟自己要保護的價值與生活方式有多重要?也才能凝聚出屬於自己的台灣認同是什麼嗎?希望舒耕德苦口婆心最後不會一語成讖。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